词条 | 清凉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清凉寺位于清凉山半山腰。前身是杨吴时期修建的兴教寺。南唐开元初年为石城清凉大道场。南唐后主曾于此兴建避暑行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幕府山清凉广惠寺迁此,明初改名清凉寺。寺境清静古雅。院中有南唐保大三年挖掘的古井,称还阳泉,水质优良。据传因山上遍生何首乌,其汁液渗入泉中,常饮此水,年迈不衰,须发犹黑。数百年来井不干涸,至今依然可以品尝清冽甘润的泉水。 清凉寺qinɡliɑnɡsi佛教寺院。在武功镇北关西北角的半山腰。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占地1亩,初建时只有土窑3孔。1988年重建,寺内有瓦房7间,土窑4孔。2002年底,有尼姑3人,居士100多人。 清凉寺佛教活动场所。位于清水县松树乡代王村小湾李家组。始建于宋代,重建于 1988 年 3月。1995 年 7 月 27 日正式批准开放。同年 10 月宗教场所登记,有荒坡地 15 亩,主要殿堂正殿 40 平方米,内有佛像 3 尊,罗汉 18 个,僧房及灶房 120平方米。 清凉寺在江苏省常州市南门清凉路。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初名报恩感慈禅院,元代毁废,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称名清凉寺;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其中藏经楼面阔28米,进深15米,高25米,三层木构架硬山顶,雄伟高大,现为常州市博物馆馆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