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缺口模式
1966年,由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了 “两缺口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阐明发展中国家在储蓄、外汇、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现实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资源计划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缺口,即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而利用外资是填补这些缺口的有效手段。
两缺口模式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在于:
(1) 它采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地利用国外资源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2) 它强调了利用外国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它说明了经济发展中实行经济计划的必要性和政府调节的重要性。
(4) 它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上述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缺口模式的政策含义:
(1) 应积极地利用国外资源。
(2) 国家应调节引进外资的活动,制定引进外资的计划。
(3) 国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外资的流向、结构,有效使用、控制诸如跨国公司之类机构在本国的活动。
两缺口模式的不足:
(1) 无法说明国内需要的特殊的资源量,也就是说无法确定到底需要进口什么样的资源,对特定资源需要量进口多少适合。
(2) 忽视了挖掘国内资源来填补两个缺口的潜在力量。
(3) 没有说明一个国家的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
(4) 过分强调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 只看到引进外资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其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