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戏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游戏说youxishuo

德国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18世纪提出的一种有关艺术本源的美学理论,后由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进一步发展。
游戏说认为,人有两种冲动,即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前者要求理性冲动获得感性内容,后者要求感性内容获得物质世界和理性形式。这两者中单独的任何一种都是不完全的。而人要成为具有完满人性的自由的人,就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游戏冲动正是结合二者的中介点。游戏说认为,人类的游戏冲动导致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能使人的感情和理性达到高度统一,是达到完美人性给人以充分自由的唯一途径。由于在游戏活动中人们摆脱了物质束缚,不再计较利害关系,在这一活动中美本身成为人追求的目的,因此游戏就是审美,艺术起源于游戏。游戏说的提出有针对模仿说的含义。游戏说的倡导者们认为,模仿说只解释了艺术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并未揭示出导致模仿的更深层的内在原因。而导致模仿的更深层原因是代表了人的自由天性的游戏冲动。
斯宾塞对游戏说的贡献主要是他从生理学的角度对游戏说做了进一步地解释。斯宾塞认为,从生理方面来说,剩余精力是游戏冲动得以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人之所以具有剩余精力,是因为人作为高等动物,其营养物比低等动物丰富,无需为保存生命付出全部精力;另外,人以多方面的活动应付多方面的需要,当一种特殊活动进行时,其它活动就休息。斯宾塞还认为,艺术由游戏发展而来,两者的区别在于游戏只能为人的低级机能提供享受,而艺术则为人的高级机能提供享受。
游戏说在阐明审美活动是一项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自由的、和谐的运动,具有非现时功利性和娱乐性方面颇有可取之处,但它并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本质与起源。人类的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艺术活动远未从物质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远古人类的审美活动都和生产活动有密切联系,带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大量的远古艺术资料都证明了这一点。

游戏说

审美本质和艺术起源的学说之一。认为审美欣赏活动是类似艺术活动的一种游戏,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愉悦。较早见于康德和席勒的思想中。康德认为艺术创作是想象力与理解力的自由和谐运动,是一种自由游戏。席勒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审美即游戏。后来斯宾塞则从生物学意义上解释游戏。


游戏说

见“美学”中的“游戏说”。

游戏说

游戏,是康德和席勒在研究审美活动中使用的一个术语,与“自由活动”同义,而与“强迫”对立。他们在研究审美活动时,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的精髓。同时又把自由的审美活动、艺术创造同生产劳动联系在一起看。席勒认为,人有两种相反的要求,一是要求人自身的一切内在的东西变成外在的现实的东西,一是要求外在的东西具有形式。推动人的这两个要求的是两种冲动:“感情冲动”、“形式冲动”,前者产生于人的肉体的感情本质,后者产生于人的理性本质。这两种冲动和要求都没有真正的自由,前者受情感的强制,后者受理性的强制。人为了从强制中解脱,达到人性的自由,产生了第三种冲动,即“游戏的冲动”。游戏的特点是自由的活动,在游戏中,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达到和谐的统一。而完满的人性就在游戏中得以实现。从历史的观点考察,游戏,即审美活动源于人在满足本能需要后的精力的剩余,当这种剩余仅仅表现为身体器官的自由活动时,还只是物质的游戏,一旦当人的想象力企图借助游戏创造出自由的形式,并从中见出自身的创造智慧、活动自由的心灵和充满爱抚的手的灵巧时,这种想象力的游戏就成了审美的游戏,真正的艺术才得以产生。
他们深入分析审美活动的特征,并与劳动联系起来考察,是有其深刻之处的。但席勒强调审美活动与劳动的区别,忽视它们内在的联系,使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审美教育”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