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个人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个人主义geren zhuyi广义泛指赞成个人行动和信仰完全自由的主张,与国家主义相对。狭义是指利己的观念、情感和品行,与利己主义同义;与集体主义相对,是一种伦理学说,也表示论证道德与选择行为路线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特征是: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上,以至为此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个人主义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个人主义这个概念由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创,它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别人不能干涉和控制,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这种个人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进步意义。但是,作为道德目标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发展,它就逐步地以其极端的形式成为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表现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等行为。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特征,表现为自私狭隘、自由散漫。革命队伍中的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等也是个人主义在不同场合和范围的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Gerenzhuyi一种把追求个人利益作为行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伦理学理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主义理论更看中个人的重要性。认为个人比社会更根本。其核心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要求国家、集体、他人服从个人,为此甚至不惜牺牲、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个人主义根源于私有制的经济关系, 是私有制经济关系所体现的利益分配不公正在伦理道德上的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个人主义之初, 是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服务的。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别人不能干涉和控制,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这种个人主义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意义。作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原则, 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发展, 个人主义以其极端的形式成为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贯穿于行动之中,表现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个人主义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特征,表现为自私自利、自由散漫。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要求个人以国家、社会的利益为重,追求个人利益要以正当的、合理的方式进行。反对个人主义思想, 更反对以利己主义的方式谋取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特殊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实质,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重要特征。 个人主义以个人私利为基本出发点,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和理论。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去损害社会和他人。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经济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制的最后和最完备的形态,因而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已、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等。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世界观的一个特征,表现为自私、散漫、狭隘等。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也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其消极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更是如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立,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不相容,不断清除个人主义的影响,是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个人主义与个人正当利益和个人合理需要在性质上完全不相同的。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而是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才能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