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个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据传此园最初是清代画家石涛的寿芝园。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应泰买下此园,因其别号“个园” (一说园内竹叶酷似“个”字)故名“个园”。园向以叠石竹山闻名,举步入园,即见湖石依门,修竹迎面,石笋参差亭立。再向后走,进入花墙月门的桂花厅,前植丛桂,后辟清池,池上设石桥,直达园北的七楹长楼。楼下有高大的梧桐树及芭蕉。楼前长廊连接着东西两座假山。东边的黄石假山隙间古柏斜伸,曲干虬绕,与嶙峋的山势浑然天成,峻峭依云。山间因势构筑石室和石桥,山顶设亭。湖石假山石峰形如夏云,石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暗对比强烈,颇具夏意。雪石堆起的冬景,又给人以积雪未化之感。园林布局紧凑,叠石立意精巧,尤其通过一带长楼,将具有北方苍峦之雄和具有南方山岭之秀的两座假山和谐地统一起来,充分体现了园林设计营建的高超技艺。个园已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在扬州东关街。据传初为清代画家石涛寿芝园故址。嘉庆二十三年 (1818年) 盐商黄应泰修建。园内多种竹,取“竹”之半而命名 “个园”。入园门左转至复道廊,迎面花坛种竹,竹间立石笋,象征“雨后春笋”。园门向北为桂花厅,厅南丛植桂花,厅之北为水池。沿园的北墙建楼七开间,两端各以游廊连接于楼两侧的大假山,登楼可俯瞰全园。楼西侧的大假山全用太湖石堆叠,高约六米。山下池水蜿蜒流入洞屋。洞屋宽敞深邃。湖石山正面向阳,皴皱阴影变化特多,有夏山之称。循蹬道经游廊可以登楼厅,再经复廊及小道可达东面的黄色假山。黄石山高约七米,山峰峻峭,山洞上下盘旋,山顶建四方小亭。山中还有小院、石桥、石室等。假山通体有峰、岭、峦、悬、岩、岫、涧、峪、洞等的形象,传是仿石涛画黄山的技法为之。黄石呈金秋色彩,有秋山之称。园的东南隅建三开间的 “透风漏月”厅。厅前小庭院内堆白色雪石假山,为“冬山”之意。南墙上开一系列小圆孔,微风透洞,渲染出隆冬意境。庭院西墙上开大圆洞,隐约可见修竹石笋的春景。园中水池不大,但矶、岛、驳、岸、曲桥穿插罗布,水面层次丰富。个园以竹山闻名,叠山分峰用石并结合不同的植物配置,春配竹,夏配松,秋配柏,冬景则不用植物。但四季假山之说并无文献可征,或许“是出于兴味之谈,并不是造园叠山的真旨”(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一园中叠有三色山子的例子,在扬州还有江春家的净香园,园内有湖石、黄石、宣石三种山子,并有竹石成林之构。 江苏扬州个园石门 个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盐阜路。原为清画家石涛故居寿芝园旧址,嘉庆、道光年间(1796—1800)大盐商黄应泰在此基础上建成私家住宅园林。园中植竹万竿。竹叶形若个字,竹字半边亦为个字,遂以“个”为园名。个园叠石立意精妙,以不同山石,巧叠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形神兼备,为天下一绝。春山在园南,与住宅通连,园门额刻“个”字,状似三片竹叶组成。门前两侧砖砌花坛上植翠竹二三十竿,坛前石笋丛立,意寓春笋竞生,宛然一幅“竹石图”。门内两侧湖石花坛,西种竹,东植桂,湖石造型酷似十二生肖,一派闹春景象。夏山坐落园西南,以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垒砌,配以池塘睡莲、“天窗”浓荫,夏意浓浓。秋山矗立园东北,全由黄石堆砌,有北方峰岭之雄峻,假山中空,有飞梁石室、石凳、石床、石窗,由蹬道登山巅拂云亭,天旷云淡,阵风送爽,秋意平添。冬山位于园东南,透风漏月轩前,与春山相望。冬山为宣石假山,石含石英,如射雪光,配以腊梅、天竺,参差起伏,宛似群狮翻舞嬉雪。该园建筑主要有七楹二层、连接夏秋二山间的抱山楼,位于园中央、可四面观景的四面厅,以及丛书楼、觅句廊等。 个园中国园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园中原植竹万竿,竹叶形像“个”字,故取名个园。中部有池二:东池与西池。东池又以桥为界将水域划为二。池南有桂花厅,面阔3间,单檐歇山,是园中的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1处。西池较小,北岸为湖山假石,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11间的二层楼房。园中以叠石著称,并以四季假山闻名。 个园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清初称寿芝园。嘉庆时,盐商黄应泰购此园扩筑,因园内翠竹森森,竹叶形如个字,故名。园占地面积10280平方米,中央凿有水池,建有楼厅、亭阁等,其中看山楼、桂花厅、漏月轩为主要建筑物。园内用不同的石山为背景,组成春意盎然的春山,夏雨初晴的夏山,轻风送爽的秋山,冰封雪覆的冬山。在古代园林中独具特色,闻名遐迩。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