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焰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焰山西域山名。《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谓“炎火之山”,约即指此山。唐人称火山,明人称火焰山,今仍旧名。维吾尔语称克孜尔塔格。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至鄯善县一带,最高峰海拔851米。主要由红砂岩构成。夏季燥热,山石赭红,故名。唐岑参曾过此山,写有《经火山》、《火山云歌送别》等诗,描绘其“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的景象。陈诚于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和十四年两次出使哈烈,途经于此,写有《火焰山》诗,说它“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所写的火焰山,即由此想象而来。 火焰山明陈诚的七言绝句: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境内,山呈火红色,远远望去似烈焰腾空燃烧。这里地势低于海平面,沙漠中骄阳高照,更使人如置火焰之中。时令未及春半,炎热已如盛夏。这首诗一二句从视觉角度勾勒火焰山的特征,渲染一个“热”字; 三四句从触觉角度写环境气候,衬出一个“热”字。祝融,高辛氏火正,相传死后成为火神。 火焰山火焰山自东面西,横亘在吐鲁番盆地中部,为天山支脉之一。亿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在烈日照耀下,赤褐砂岩烁烁闪光,炽热气流滚滚上升,云烟缭绕,犹如大火烈焰腾腾燃烧,此即“火焰山”名称之由来。山体长约98公里,宽约9公里。主峰位于吐鲁番市区以东约40公里处,海拔高度为831.7米,火焰山上高温干旱,“飞鸟千里不敢来”,但其山体却又是一条天然的地下水库大坝。 280 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北部。东西约100公里,南北约10公里,最高海拔851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夏季气候炎热,阳光照耀山上,犹如熊熊烈焰,阵阵腾空,故名。古往今来,火焰山奇景令人心驰神往。古典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的故事,取材于此。山下沟谷泉水淙淙,用于灌溉绿洲,以葡萄沟最为闻名。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山色赤红,东西长达100余公里,海拔约500米。我国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所写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扑灭火焰山上的大火,即以此山为背景。炎夏热气窒人,阳光照射在赤红山岩上,云烟缭绕,红光闪烁,犹如烈焰飞腾,气温可高达70℃。“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即其写照。这里是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确曾到此。今尚有唐僧的拴马桩、上马踏脚石和牛魔王洞、八戒石等,传说即为当时遗迹。山谷泉水清澈,碧绿荫凉,盛产葡萄瓜果,为吐鲁番富庶之地。这片绿洲与近在咫尺的火焰山山峰,形成对比鲜明的天地。 火焰山地处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褶皱山。长约1000公里,宽仅10公里,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最高峰837米。山体由红砂岩体组成,在烈日曝晒下,岩石反射出红色光辉,远望似火焰燃烧一样,故名。 火焰山❶京剧新编古代题材剧目。李声桐、高守中根据传统剧目改编。故事取材于《西游记》。唐僧师徒为过火焰山,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长春市京剧团1957年演出,参加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82年剧本由姜振歧执笔改编,吉林省京剧团演出,主演孙振林、刘喜亮、小白玉艳、王凤霞。同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戏曲艺术片奖。 火焰山山名。❶古称十八盘山,位于秦州区齐寿乡廖集村东5公里处,起于秦岭主脉,东西走向,是永川河支流谢家河及白家河北支流蒋家沟河发源地。南有王家梁、坝王堡,南抵娘娘坝村。向东为三皇台、三皇嘴。三皇嘴向南为红椿木梁、白堡梁。三皇嘴东南出一支张家山、大佛背,是北峪沟及董水沟分水岭。张家山东南为王家大山、陶家沟梁,是倒柳树沟及松川沟分水岭。再东为鸡凤山,南抵长河村,是望天河及关岭河分水岭。全长20公里,平均海拔2056米。 火焰山横亘于吐鲁番盆地中部。西起桃尔沟,东至柏树沟,西南为艾丁湖,东南为库木塔格,北部为博格达山山前倾斜平原。北西西一南东东走向,全长约100千米,宽5—8千米,面积约600平方千米。山形狭长,中段较宽,东西两端低矮。主峰位于中段胜金口东侧,海拔851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