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炉古代焚香用的器具,又称熏炉、香熏。其用途有两种,一种为祭祀香用具,称为香炉,一种为熏香用的卫生用具,《陶说》中记载“古元香炉,古铜器为香炉用者,皆尊彝簋鼎礼器,后之为炉者,亦仿此为式。”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不再把鼎当做礼器,而把它变为焚香用的炉,汉魏之际炉多为青铜制品。博山炉就是当时最为盛行的一种炉式,早期为青铜制品,后期多为陶制或瓷制品,汉代炉由托盘、承柱、炉身、盖组成。三国时多作敛口扁圆腹的罐形或盆形,器腹镂小孔,以便出烟,底有圈足或矮足。宋代器形设计新颖,炉式多样,有鼎式炉、鬲式炉、筒式炉、林式炉、力士炉等,制作精巧,焚烟不仅可以器身镂孔飘云,而且可以从堆塑的鸭口、狮子口、龙口中喷出。明清时景德镇窑有青花,五彩,及各种单色釉等品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宣德五年至十年铸造的一批铜制王室祭器,因器形以各式香炉为主,故名宣德炉。其品种达一百五十七种,其造型古朴典雅,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扁方楷书阳文款。 炉短篇小说集,鲁琪著,东北新华书店1949年11月印行。含短篇小说八篇。有《猪头案》、《惧》、《崔傻子》、《自愿两利》、《教训》、《 “龟盖”的故事》、和《军运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