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炭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炭疽tanju炭疽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 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传染病,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工作的人员。炭疽病以皮肤型多见,病症为身体外露部位出现小丘疹,继之形成水泡,破溃及坏死,最后形成黑色焦痂。同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并发脑脊髓膜炎及败血症,因此,如不及时治疗则有生命危险。有效的治疗是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预防更不可忽视,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有病的牲畜及其产品,其次是有关的职业人员注射炭疽疫苗。 炭疽炭疽杆茵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接触牛、马、羊等病畜及其生产原料而感染。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及焦痂,偶尔有肺、肠和脑的感染。应隔离治疗,青霉素有特效。妥善处理病畜,对经常接触病畜及其皮毛者可定期应用疫苗并加强防护。 炭疽anthrax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特征为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及血液凝固不良。病原炭疽杆菌属需氧菌和兼性需氧菌。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草食兽羊、牛、驴、马、水牛、骆驼、鹿和象等最易感,犬、猫次之,猪较有抵抗力。实验动物小鼠和豚鼠最易感。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尤其当尸体处理不当时,易形成大量有强大抵抗力的芽孢污染环境,成为长久疫源地。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有的被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感染或吸入带炭疽芽胞灰尘经呼吸道感染。常呈地方流行。可每年接种一次疫苗。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可用抗炭疽血清,磺胺药、抗生素等进行治疗。 炭疽炭疽病湖南为历史性疫源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年均有此病例报告。发病较多的有益阳、隆回、沅江、武冈、桂阳、零陵、道县、祁阳、邵东等县。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除经常进行宣传外,每年还对从事畜牧、兽医、屠宰、加工、皮革等人群进行炭疽菌苗预防接种,并组织相邻的重点疫区开展联防。80年代以来,在老疫区仍有病例发生。1985年发病率为0.15/10万,1991年为0.14/10万,1994为0.05/10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