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燕丹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燕丹子小说。佚名撰,清孙星衍(1753—1818)校集。原书三篇,今分上下卷。星衍为清代经学家, 曾官山东督粮道。 书前有孙氏 《燕丹子序》,谓此书三篇,世无传本,惟见于《永乐大典》。此四库馆臣从大典中辑出,入《四库全书》小说类存目。星衍得抄本,复采唐宋传注听引佚文,重加刊刻,复唐宋志三卷之旧。《燕丹子》之著录,始自《隋书·经籍志》。刘向《七略》云“丹, 燕王熹之太子。”故不可以《汉书艺文志》不载而疑其后出。艺文志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杂家有《荆轲论》五篇。疑此书为古之爱士者或其门客纪录遗事,报其知遇者。《旧唐书》以为燕太子丹自撰,极不可信。“其书长于叙事,娴于辞令,审是先秦古书。亦略与左氏、国策相似,学在纵横小说两家之间。且多古字古义。”书中有许多传奇色彩,如秦王谓乌白头,马生角始许太子归,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即生角,及秦王乞听琴事。《国策》、《史记》取其某些古字,而削此类传奇情节,足证此书作在史迁、刘向之前。宋时多有其本, 自明中叶后亡佚。故晚明诸丛书俱未收录。有冯翼《问经堂丛书》本,《百子全书》本。 《燕丹子》yandanzi汉代小说。作者不详。3卷。叙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和《史记·刺客列传》所记基本一致。但增添了细节和一些荒诞神怪故事,是演饰史书、兼采民间传说写成的。此书叙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已具备短篇小说的雏形。《隋书·经籍志》录入小说家,可能是现存唯一的比较可靠的汉人小说。清代孙星衍有辑校本。 燕丹子汉代小说,作者不详,三卷。叙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和《史记·刺客列传》所记基本一致。但增添了细节和一些荒诞神怪故事,是演义史书、兼采民间传说写成的。此书叙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已具备短篇小说的雏形。《隋书·经籍志》录入小说家,可能是现存惟一的比较可靠的汉人小说。清代孙星衍有辑校本。 燕丹子三卷。作者不详。内容是记述燕太子丹派荆柯行刺秦始皇的故事,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记大同小异。此书不见于 《汉书·艺文志》,至 《隋书·经籍志》始载入小说家。书中的故事在东汉时应邵的《风俗通》、王充的《论衡》中曾提到过,但未提到这部书名。唐初李善注 《文选》,司马贞、张守节注 《史记》都引用这部书,足见在西汉时就有这一类传说。但此书的成书年代已不可考,清人孙星衍认为书多古字古义,确是先秦古书,是燕太子丹死后其宾客所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是汉以前的书;清人李慈铭认为是宋、齐以前高手所为。诸说皆不足据。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燕丹子》中除了荆柯刺秦王的故事外,还掺杂了一些荒诞神怪的情节,足以证明它是出于民间传说,不是同时人纪实的书。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创作过程,大约至东汉末年成书定稿,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作为一部古小说,《燕丹子》在描写的细腻,情节的完整、人物性格的鲜明上,都是可以称道的。它的篇幅较长,可以称之为古代的 “长篇小说”。此书明初犹存,明中叶后亡佚。清乾隆时,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中发现 《燕丹子》上、中、下三篇,辑出成书。现有 《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 本、清孙星衍辑校《燕丹子》三卷、《问经堂丛书》本、《岱南阁丛书》本、《平津馆丛书》本、《子书百家》本、《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年中华书局程毅中点校本。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