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林地区壮族教育概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玉林地区壮族教育概述玉林地区地处桂东南,清中叶以前主要为汉族和壮族,长期所杂居。明末清初以后,本地区的壮族向桂中、桂西地区迁徙。目前,壮族主要集中在桂平县和贵港市。1986年,桂平有壮族80517人,1988年贵港巿有壮族379658人。玉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比较早,在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容县(古称容州)就建立了勾漏书院,据考这是广西最早的书院之一。唐宋时期,各县普遍都建立了县学。自宋至清中叶,全地区共建有书院15间,府学1所,州学1所,县学8所。到了明清时期,玉林地区教育日渐发达,除建有县学、府学、书院外,还有分布于广大城乡间的社学、义学和私塾,教学内容以儒经为主,一面推行教化,一面为历代科举考试提供生员。民国十年(1921年)以后,壮族聚居的乡村普遍都建立了小学,学习汉文。1933年,全地区壮族乡村共有小学86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壮族地区开始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至1947年,全地区壮族聚居乡(镇)有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6间,村(街)有国民基础学校231间。小学虽有所发展,但中学甚少,建国前,招收壮族子弟入学的只有两间初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