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89 王力1900—1986

语文学家。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受到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的培养。不久留学法国巴黎,研究实验语音学,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从事汉语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汉语语法、音韵学、诗律学、语言史和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为语言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著有《博白方音实验录》、《中国音韵学》、《中国语法理论》、《中国现代语法》、《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汉语诗律学》、《同源字典》、《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等专著40余种,论文130余篇,还主编了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有机结合的 《古代汉语》教材。重要论著已编为 《王力文集》。

王力1900—1986

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对汉语语法、音韵及汉语发展史等均有精深研究,著作宏富,成就卓著。主要论著有《中国音韵学》(后改名《汉语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后改名《汉语语法纲要》)、《汉语史稿》、《汉语诗律学》、《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并主编了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古代汉语》。其重要论文结集为《汉语史论文集》和《龙虫并雕斋文集》等。

王力

王力(1909—1986),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广西博白县人,字了一。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留学,专攻实验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到母校清华做专任讲师,讲授普通语言学,中国音韵学概要,两年后任教授。1937年,抗战爆发,国难当头,清华大学南迁,相继任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后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到岭南大学任教,兼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语言学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
自那以后,一直主持汉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十余届汉语专业毕业生、汉语史研究生和一大批进修生。同时还有很多社会兼职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王力毕业后从事汉语研究与教学工作,对汉语、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都有精深的造诣。他是中国高等教育界进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典范。他既勤于教学,又勤于著述。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活动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在语言学各个领域又都有新的开拓。他的主要著作,除晚年的几部如 《同源字典》、《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之外,基本上都是先作讲义出现,然后在讲义的基础上修订增补才正式出版的。他的第一部语言学著作 《中国音韵学》,起初是在清华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书中,他对传统音韵学的名词术语作明确恰当的分析与解释,首次打破了“绝学”的枷锁,把音韵研究引上了科学的道路。他的汉语语法研究,也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又得益于教学的。他对汉语史的研究,是在语言学园地里的新开拓,不仅填补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空白,而且填补了高等院校语言课程的一个空白。他有一句名言:“大学教师要靠写书教学生,而不能靠买书教学生。”这句话十分深刻而又生动地道破了科学研究对搞好教育的重要意义。
王力对中学语文教育也十分关心。他担任了 《中学语文教学》 杂志的顾问,对中学语文教材、教学改革发表过许多中肯的意见,对中学语文教学起了良好的作用。他认为,中学语文是个基础,对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应该下大力气搞好。他主张抓语文教学应从教材、师资和教学法入手。王力一生中的学术专著达40余种,论文170篇,总计近一千万字。著有《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现代汉语》、《汉语文稿》、《中国汉语》(主编)、《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汉语史论文集》等等。

王力

王力 (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广西博白县人,字子一。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留学,专攻实验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到母校清华做专任讲师,讲授普通语言学,中国音韵学概要,两年后任教授。1937年,抗战爆发,国难当头,清华大学南迁,相继任长沙临时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后又兼文学院院长。1948年到岭南大学任教,兼文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语言学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
自那以后,一直主持汉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十余届汉语专业毕业生、汉语史研究生和一大批进修生。同时还有很多社会兼职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王力毕业后从事汉语研究与教学工作,对汉语、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都有精深的造诣。他是中国高等教育界进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典范。他既勤于教学,又勤于著述。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活动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在语言学各个领域又都有新的开拓。他的主要著作,除晚年的几部如 《同源字典》、《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之外,基本上都是先作讲义出现,然后在讲义的基础上修订增补才正式出版的。他的第一部语言学著作 《中国音韵学》,起初是在清华任教时的讲义。在这部书中,他对传统音韵学的名词术语作明确恰当的分析与解释,首次打破了 “绝学”的枷锁,把音韵研究引上了科学的道路。他的汉语语法研究,也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又得益于教学的。他对汉语史的研究,是在语言学园地里的新开拓,不仅填补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空白,而且填补了高等院校语言课程的一个空白。他有一句名言:“大学教师要靠写书教学生,而不能靠买书教学生。”这句话十分深刻而又生动地道破了科学研究对搞好教育的重要意义。
王力对中学语文教育也十分关心。他担任了 《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顾问,对中学语文教材、教学改革发表过许多中肯的意见,对中学语文教学起了良好的作用。他认为,中学语文是个基础,对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应该下大力气搞好。他主张抓语文教学应从教材、师资和教学法入手。王力一生中的学术专著达40余种,论文170篇,总计近一千万字。著有 《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现代汉语》、《汉语文稿》、《中国汉语》 (主编)、《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汉语史论文集》等等。

王力

中国语言学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生于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去世。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60年来,在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语规范化、诗律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而音韵学、语法学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主要著作有:《博白方音实验录》(1931)、《中国音韵学》(1936年,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上古韵母系统研究》(1937)、《汉越语研究》(1948)、《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1960)、《古韵脂微物质月五部的分野》(1963)、《先秦古韵拟测问题》(1964)、《经典释文反切考》(1982)、《汉语语音史》(1985);《中国文法学初探》(1936)、《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中国语法纲要》(1946);《新训诂学》(1947)、《同源字典》(1982);《汉语史稿》(1957~1958年,20世纪70年代末修订时分为《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词汇史》三书)、《中国语言学史》(1981)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