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勃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56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

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孙,王绩侄孙。“初唐四杰”之一。6岁即善文辞,14岁中进士。曾漫游蜀中,任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后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6),王勃南下探望父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时年27岁。他主张文学应崇尚实用,对转变初唐的文风起了很大作用。其诗多五律和绝句,擅长抒发离别怀乡之情。骈体文不乏佳作,《滕王阁序》被誉为 “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有《王子安集》。

王勃649—676Wang Bo

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初唐四杰”之一(参“初唐四杰”条)。他生于文学世家,祖父为王通,从祖父为王绩,自幼聪敏,6岁能文,9岁即作《汉书颜注指瑕》10卷。曾为沛王赏识,对策高弟,授朝散郎。时长安诸王盛行斗鸡,王勃戏作《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认为是挑拨英王和沛王兄弟之间的关系,被逐出王府,客居巴蜀。因擅杀官奴,罪当诛,会遇赦免。后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王勃虽生命短促,但学识渊博,著述很多,诗文均负盛名,在“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他存诗80余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以离别怀乡、登山临水之作最为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写得清新刚健,格调高亢乐观,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氛,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其文以《滕王阁序》最负盛名,通篇文章意气高昂、笔调明快、对仗工稳、语言畅达,毫无骈体文常见的板滞堆砌之习,文中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历来为论者所激赏。王勃等“四杰”的创作,冲破了齐梁宫体诗的华艳诗风,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启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的成熟作出了贡献,原有集30卷,后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16卷。

王勃650—676Wangbo

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儒者和教育家。父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等职。王勃才华出众, 14岁即以神童荐于朝廷, 对策高第, 授朝散郎,后为沛王李贤的王府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沛王府。后游巴蜀,出任虢州参军,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因受牵连贬为交跤令,上元三年(676),王勃渡海省亲,溺水惊悸而死。王勃主张文学应尚实用, 他对当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体诗风大为不满,认为应革除这种“争构纤巧,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风气,倡导写“壮而不虚, 刚而能润, 雕而不碎, 按而弥坚”(杨炯 《王勃集序》)的诗文,对转变诗风起了一定的作用。王勃诗文兼长。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 “初唐四杰”。王勃存诗80余首,多为五言律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春游》等,均为佳作。其诗虽未能脱尽浮艳的宫体气息,但在其优秀作品中,能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 对旧宫体诗的狭小内容有所突破; 艺术上也表现出刚健清新的气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宫诗体的影响,表现了清新高华的风格。当然,王勃的某些诗也还残存有宫体诗的痕迹。王勃今存文90余篇,赋、序、表、碑、颂均有,且多为骈体。《滕王阁序》为其骈文杰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千古传诵之名句。王勃诗文在 “四杰” 中成就最高, 被称为 “四杰之冠”。有《王子安集》传世。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的学者,叔祖父王绩是隋末唐初的名诗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王勃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童年已显示出非凡的敏悟天才和深厚的学力基础。14岁时,王勃游览于吴越之地,在南昌滕王阁,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17岁时,王勃应试及第,授朝散郎,后被沛王李贤召为王府修撰。在沛王府,王勃很受重视,但因作《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此时他20岁。其后前往四川 一带漫游两年左右。23岁时,王勃回到长安,次年补虢州参军,又因事获罪,遇赦而免。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次年在经广州渡海时,不慎落水而亡。
王勃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文人,与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并称“初唐四杰”,以王勃的文学成就为最高。诗歌方面,王勃有不少名篇如《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王勃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藻饰的风气,但流丽婉畅之中,已有盛唐雄阔壮大的气象。更为重要的是,王勃的诗已将视角从台阁移至塞漠,并从形式上完善了五律。这些都显示了盛唐诗歌的风韵,可说是后者的先声。
王勃的文章成就也非常高。他14岁时便写下了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一句最为人称赏。此外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皆是传诵不绝的名句。王勃的文章辞采华美,流丽贴切,而且境界壮阔,气势充沛,可说是集纵横家文与六朝赋之所长于一体。此外的佳作还有《春思赋序》、《益州夫子庙碑》等。
王勃还长于写赋。他的赋语美辞华,风流俊雅。名篇有《春思赋》、《采莲赋》等。

王勃650—676

初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年少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其父受累贬交趾令,他南下探父渡海落水,受惊而死。为“初唐四杰”之首,诗文均负盛名。诗虽未能脱尽六朝华艳余风,但已自觉突破,发为清新质朴之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送别诗较有名,文以《滕王阁序》最为人称道。原有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勃650—676

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孙。少有才名,曾应幽素举,拜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诸王斗鸡时,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作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工文词,为“初唐四杰”之一。论诗不满上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诗风。“思革其弊”,锐意革新。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尤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其中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写景新巧,为世所称。他还著有《周易发挥》、《次论语》等学术著作。明人张燮辑有《王子安集》16卷。

王勃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王通为隋末著名学者。家学深远,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对策高第。历官朝散郎、虢州参军。王勃诗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誉称“初唐四杰”。他在文学上主张实用,力图改变当时文坛上“争构纤微,竟为雕刻”的诗风,并创作了许多“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改变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其诗风格比较清新。王勃的文章为“四杰之冠”(《四库全书总目》)。所作多为骈文,但不乏佳作。尤其是《滕王阁序》,在唐代即已脍炙人口,传为天才佳作。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代所激赏。因此崔融称赞:“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旧唐书·文苑传》)所著文集,较早的三种本子均已不传。现有清人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


王勃

王勃649~676

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有才名,14岁时,上书自陈,被授为朝散郎。历任沛王府修撰、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以罪革职。其父受累,贬为交趾令。勃渡海省亲时,溺水受惊而死。原有集30卷,已散佚。后人辑有《王子安集》20卷。他在初唐诗坛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其诗以五律和绝句见功力,其中一些登山临水、赠别怀乡之作尤为出色。如五绝《山中》写乡思,有景有情,余味无穷。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境悠远,感情笃厚,格调高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尤为后人传诵。骈文《滕王阁序》辞采绚烂,气势奔放,颇负盛名。王勃诗较少六朝余习,为五言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勃

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初唐诗人。生于650年,卒于675(一说676年)。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今存诗80余首(《全唐诗》编为2卷,《全唐诗外编》补20首),以离别怀乡之作最佳。今存文90多篇,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现存的王勃的文集,有明张燮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和清蒋清翊编著的《王子安集笺注》20卷。

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664年)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因替沛王李贤写游戏文字《斗鸡檄》,触怒高宗,遂遭斥逐。后往海南探父,溺水,惊悸而死,年27岁。少时即显露才华,天资颖悟,6岁能文,9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指瑕》10卷,纠其讹误。14岁写《滕王阁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其文论思想上承曹丕、中继王通、下启陈子昂。他的诗数量不多,文是他创作里主要部分,也最能表现他的精神面貌。诗的风格清新,意境开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广为世人传颂。王勃原有集,已散佚。其友杨炯辑有《王子安集》。明人张燮辑有《王子安集注》12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