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嫱西汉嫁匈奴之和亲公主。一作王墙。字昭君,史通称王昭君; 后又因避晋司马昭讳,亦称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以良家子选入掖庭。竟宁元年(前33)出塞嫁呼韩邪单于稽侯狦,单于号之宁胡阏氏,生一男为右日逐王,名伊屠知牙师。建始二年(前31)稽侯狦死,从胡俗再嫁其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生二女皆称居次(公主)。传闻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青冢为昭君墓。昭君出塞为中国古代和亲成功之典范,由以衍生之诸文学形式流传甚广。 王嫱即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嫱是她的名,字昭君(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原为民间女子,被选人宫中为宫女。体态娇美,容貌佳丽,因不肯贿赂画师,故汉元帝不知其媚,入宫数年,见不着皇帝一面。前33年春,呼韩邪单于统一匈奴,他第三次人汉,请求和亲。王嫱自请嫁于匈奴。临行之际汉元帝一睹芳容,方知其貌美,但为时已晚。昭君出塞,被匈奴立为宁胡阏氏(皇后)。呼韩邪死后,依匈奴习俗,她必须嫁给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王嫱的儿子名为伊屠知牙师,长女须卜居次,次女当于居次,她为汉和匈奴两族的和睦作了很大的牺牲,为使匈奴与汉世代和好起了很大作用。昭君出塞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当然,身在异地,思乡之情浓浓而生,她曾作一首《昭君怨》:“……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来表达远离故乡的心情。董必武同志曾有一首诗充分表达后人对她的评价:“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王嫱即“王昭君”。 王嫱即“王昭君”。 王嫱约前32—?汉女文学家。字昭君。齐(今山东)人。容姿雅丽,17岁时被献于元帝。当时元帝后宫妃妾甚多,不能常见,元帝便派画师给诸妃画像,按图召幸。宫人大都贿赂画师,独嫱不肯,于是终不得见幸于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朝求和亲,嫱自愿嫁与匈奴。临行时,元帝才见嫱之美居后宫之首,后悔莫及。嫱戎服乘马,提琵琶出塞。入匈奴后,号称宁胡阏氏,生一子。呼韩邪死后,其前妻之子雕陶莫皋代立,成帝又命嫱遵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嫱死后,葬于塞外,其墓地草木青葱,世人称之为青冢。嫱初到塞外时,曾作诗以寄哀怨之情,又写信给元帝,求其厚待其父兄。一诗一信,至今仍存。嫱对汉匈的和好起了一定的作用,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题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