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徘徊阶段(1957—1978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徘徊阶段(1957—1978年)这一阶段由于所有制变革过快,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农业生产起伏不定,发展缓慢。农业投入仍以活劳动为主,农业经济效益也随之徘徊。全省粮食每公顷产量由1957年的1 515千克降到1960年的660千克,比1949年还少300千克,到1972年才突破1 500千克达到1 785千克,1978年增加到2 070千克,平均每年递增1.5%,比第一阶段低5.8个百分点;油料每公顷产量由1957年的548千克下降到1960年的52.5千克,1978年达到740千克,比1957年增长35.1%,平均每年递增1.4%。这一阶段,粮食产量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1%,而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8%(1960—1978年),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高0.8个百分点。农业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57年的354千克降到1961年的241千克,1978年回升到326千克,比1958年人均减少23千克,平均每年递减1%;油料人均占有量由1957年的12.4千克降到1962年的4.3千克,1978年达16.4千克,平均每年递增1.3%。这一阶段物质投入略有增加,1965年,每公顷耕地用化肥46.5千克,到1978年达262.5千克,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6.3%,比1971年增长4.9个百分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