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莽改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2 王莽改制

王莽建立新朝后,于始建国元年(9),颁布王田制。主要内容是将天下人的私田更名为“王田”,禁止私人买卖。一家男丁不过8口而拥有土地超过900亩者,须将超过部分分给宗族乡邻。无田农民由国家授予土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同时,为了防止农业劳动力外流,禁止私人买卖奴婢,将私人奴婢更名为 “私属”;为了摆脱封建财政困境和防止物价上涨,推行“五均六管”制度。“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由这些城市的县令兼任,称为五均司市师。市官下设交易和钱府两种属官。交易官执掌平均物价,抑制商贾囤积居奇。钱府官执掌收税和赊贷。“六管”是由朝廷统一掌管盐、铁、酒、铸钱、名山大泽、五均赊贷等6种事业,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同时又先后五次改革币制。其中第五次币制改革是颁行“宝货制”,规定金、银、龟、贝和铜5种币材,6类名称,凡28种货币。称5物6名28品。但各次币制都是以小易大,以轻易重,大搞货币贬值。王莽的改革触动了土地私有制,引起了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引发了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大起义,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亡。

王莽改制Wangmang gaizhi

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称帝后在政治、经济制度上所进行的变动。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奴婢和流民问题已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封建统治的危机日益加深。哀帝死后,平帝即位,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于初始元年(8)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早已激化起来的阶级矛盾,摆脱政治危机,王莽宣布改制。他针对土地和奴婢问题, 下令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皆不得买卖”(《汉书·王莽传》),并且规定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办法。一夫一妇授田100亩,一家男丁不满8口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者,将多余的田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没有土地者可按标准分给土地。又针对豪强富商囤积居奇和高利贷盘剥,下令实行“五均六筦”。在首都长安和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等市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和征收工商税。由国家向人民无息或低息贷款,官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川税,借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这些措施在实行过程中遭到地主阶级和商人的抵制和反对。尽管法令严禁买卖土地和奴婢,犯令者罪至死,但土地、奴婢的买卖照样进行。始建国四年(12),王莽不得不宣布买卖“王田”及庶人者,勿拘以法。负责推行五均六筦的人员,大多是富商巨贾。他们与郡县官吏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不但没给人民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许多不便和痛苦。王莽还屡次改变币制,铸造大钱、契刀、错刀等货币,名目既十分繁杂,换算比值又极不合理,结果造成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民犯铸钱,伍人相坐,没入官奴婢的以10万数。王莽改制的结果,不仅一般人民深受其害,贵族官僚、地主也在混乱中蒙受损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改制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改制Wangmang gaizhi

西汉末年,为缓和社会危机,王莽代汉称帝,实行了一系列托古改制活动,史称王莽改制。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孝元皇后之侄。他趁汉元帝以后阶级矛盾尖锐,统治不稳之机,以裙带关系窃取了大司马大将军之权,并辅政一年多,掌握了朝廷实权。汉平帝死后,孺子婴即位。王莽继续辅政,先后称假皇帝和摄皇帝。公元8年,终于代汉为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称帝后,针对土地兼并盛行、大批农民沦为奴婢以及统治集团奢侈腐朽等社会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旨在挽救社会危机。其主要内容有:针对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下令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将天下田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皆为国家所有,不得买卖。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为了节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打击高利贷者的利益,王莽还下诏实行“五均六筦”。五均即是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及成都等六大城市设立五均官,负责征收工商税及管理粮、布、帛、丝、绵五种生活用品的购销,平衡物价,垄断市场,六筦是由国家掌握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等五项事业,不许私人经营,同时控制名山大泽之税;王莽还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先加铸错刀、契刀、大钱等三种货币,与原有的五铢钱同时流通,后又废错刀、契刀及五铢钱,另铸小钱,第二年又改作金、银、龟、贝、钱、布,王莽屡易货币,加速了人民的破产,使社会更加混乱;此外,王莽改制还包括改变中央和地方官的名称、改变地方行政区划、恢复五等爵制等。总之,王莽改制,弊病百出,不仅没有挽救社会危机,反而使社会经济日益残破,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更始元年(公元23),王莽的统治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无情打击下崩溃,王莽新制也随之结束。

王莽改制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农民不断起义。初始元年(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实行复古改制:改全国土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不得买卖;宣称一家不满8个男子而占田超过900亩(一井)的,余田必须分给亲族邻里,无田者按一夫一妻百亩的规定分田,企图实现儒家经典中记载的井田制。又推行“五均六筦”,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并屡次改变币制,铸造“错刀”、“契刀”、“大钱”等货币,掠夺财富;还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王莽改制

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建立新朝,改元始建国。为了解决西汉中后期土地和奴婢两个社会问题,巩固新莽统治,王莽曾托古改制: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不准买卖;一家不满八口而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多余部分要分给邻里乡党。始建国二年,又推行“五均六筦”,即在长安东西两市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六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主管平抑物价和税收及赊贷,是为五均;六筦指专卖盐、铁、酒及收缴山泽税和办理五均、赊贷。同时,又多次改变币制,铸造“错刀”、“契刀”、“大泉五十”等多种形制的货币;经常变更中央和地方官制、地名,还改变少数民族的族名和民族首领的封号。这些措施的先后施行,不但没有减轻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终于爆发了绿林、赤眉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王莽改制

西汉后期,新朝皇帝王莽托古改制事件。当时,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广大农民纷纷沦为奴婢,阶级矛盾异常激化。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外戚王莽于公元8年废弃两岁的皇帝,代汉称帝,国号为“新”。以《周礼》为据,进行托古改制活动。其内容是: 实行王田制,禁止土地买卖; 改奴婢为 “私属”; 一家不满8个男子而占地超过了一井 (900亩) 的,要分余田给亲族乡邻,无田的夫妻受田100亩。企图以此恢复商周井田制度; 与此同时,还实行了 “五均六筦” 制度,对工商业严加控制,增加税收。屡变币制,铸造错刀、契刀、大钱,与汉五铢钱并行。还同时发行多种货币,分金、银、龟、贝、钱、布6种28科,大肆掠夺人民的财富,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公元23年,被长安市民杀死。托古改制亦随之彻底破产。

王莽改制

王莽代汉后进行的改革。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农民大量流亡或沦为奴隶,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各地不断爆发反抗,西汉王朝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试图挽救社会危机的王莽改制。
王莽,字巨君,出身外戚,很善钻营。他谦恭俭约,礼贤下士,对社会问题较有见识,因此得到朝内外一些贵族官僚的器重和赞扬。成帝时他曾任大司马,掌握朝廷实权。哀帝时遭排挤。平帝即位后,王莽复出,以大司马领尚书事摄政。初始元年(8年)王莽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开始全面复古改制。改制内容主要有:(1)实行“王田私属”政策。把全国土地称作“王田”,不许买卖。一家男子不足8口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者,多余部分要分给邻里。无地者,按男口每人授田100亩。奴婢改称“私属”,亦不准买卖。(2)实行五均六筦。即在长安、洛阳、临淄、邯郸、宛城、成都设立五均官,管理市场,并负责赊贷(国家向平民贷款),此即五均;由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赊贷、征收山泽产物之税,此即六筦。(3)改革币制。把钱币改称“宝货”,分金、银、龟、贝、钱、布6种28品类。(4)改革官制。在中央设4辅、3公、4将、9卿、27大夫、81元士和6监等;在地方改称郡太守为大尹、卒正、连率等,改称县令、长为宰等。(5)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其首领封号。王莽改制脱离实际,未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反而造成社会混乱,引起民族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