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48 王通584—617

隋唐之际教育家、学者。字仲淹,号文中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受到系统儒学教育。年15即为人师,近30学业大成,颇有名气。在河汾(黄河、汾河)之间从事教育活动,门人自远而至,多达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他教学重视实际,善用问答法,为唐初开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魏征等均其门人。著有《续经》(已佚)和门徒所辑采《论语》体裁的《中说》(又名《文中子》)。

王通?—1452

明前期将领。咸宁(今属湖北省)人。嗣父王真官为都指挥使,统其文兵,转战有功,晋都督佥事,后封武义伯。永乐七年(1409年)负责修建长陵。十一年晋封成山侯。十二年、二十年曾从朱棣北征蒙古。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宣德元年(1426年)王通为征夷将军,赴交趾征黎利,中伏受伤还交州。二年黎利攻城,以劲兵五千败之。十月,与黎利盟约还师。三年至京,被劾下狱。正统四年释为民。朱祁钰即帝位,起用为都督佥事,守京师御也先有功晋同知,守天寿山,景泰三年(1452年)卒。

王通约584—约617

中国隋代儒学家。主张培养能行王道与事君的人才,所教学生中做卿相者达十余人。重视教师作用,认为“虽天子必有师”和“度德而师”。

王通584—618

隋哲学家。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门人私谥“文中子”。生于儒学名门,从小师承儒教,“遵王道,推霸略”(《文中子世家》)。上书隋文帝陈太平策十二道不能用,遂居易乡里,“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 “九年而六经大就”(《文中子世家》)。一生大都聚徒讲学,唐代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皆从其学。主张以儒学为中心的儒、佛、道“三教合一”(《文中子·问易》)。《文中子·魏相》:“书以辩事,诗以正性,礼以制行,乐以和德,春秋元经以举往,易以知来,先王之蕴尽矣。”认为“三纲五常”乃治世之本,不得悖违。“大哉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夫子之力也。其与太极合德,神道并行乎”(《文中子·王道》)。重视礼的治国安民作用,认为“礼,其皇极之门乎,圣人所以向明而节天下也。其得中道乎,故能辩上下,定民志”(《文中子·礼乐》)。在刑德关系上,突出德的作用,“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文中子·事君》)。在道德修养上,主张明哲保身,认为“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文中子·关朗》)。著作多散佚,现存《文中子》又名《中说》,十卷,流传于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