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震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震之1916—1957电影编剧。湖南长沙市人。1935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曾秘密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的工作,并写出以抗日为主题的独幕话剧《骨肉》在学校演出。抗战爆发后,与马彦祥、凌鹤共同创作了话剧 《保卫芦沟桥》,初露头角。1938年4月到延安,曾先后担任鲁艺实验剧团主任、部队艺术学校副校长、文工团团长等职。先后创作了《咆哮的河北》、《八百壮士》(与崔嵬合作》、《流寇队长》、《松花江》、《保卫边区》等一批话剧、京剧剧本。抗战胜利后,调任吕梁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不久,随延安联政干部大队赴东北。1946年10月,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编译组长、剧团团长。1949年7月调中央电影局。1951年4月被任命为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1953年调回 “东影”任编剧,相继创作了《白衣战士》、《卫国保家》、《内蒙人民的胜利》等电影剧本。其中,《内蒙人民的胜利》 于1952年获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编剧奖。 王震之1916—1957电影剧作家。长沙人。1935年考入同济大学,1937年参加上海学生组织的晓光剧社。1938年赴延安。曾任鲁艺戏剧系副主任,写有多部话剧、京剧、活报剧剧本。1951年任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所长。1953年回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写的故事片《内蒙古人民的胜利》,为建国初期的一部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有较明显的特色,曾荣获195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编剧奖。另写有电影文学剧本《白衣战士》、《卫国保家》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