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甲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2 甲骨也称卜辞、契文。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板的腹甲以及牛、猪、羊的肩胛上的文字。其契刻文字以商周时代王室占卜为主要内容,故又称“甲骨卜辞”,或称“龟甲文字”,因为它出土于殷代都城旧址,既以又称“殷虚卜辞”。甲骨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当地农民犁地时有发现,作为“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懿荣最初发觉甲骨上面有文字加以收购。王逝世后甲骨为刘鹗所得。学者罗振玉在刘家开始看到甲骨上的文字认为“汉以来小学家所不得见”,惊为奇货,让刘氏拓印出版,刘选千余片完好的甲骨拓印,书名《铁云藏龟》凡6册,这是甲骨文的首次出版。之后朴学大师孙诒让写成《契文举例》2册,这便是我国学者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开始。甲骨文为研究中国文字起源及商周时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至今已出土10万余片,单字约有4500字。近年出版的《甲骨文合集》为迄今收录甲骨文最完整的著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