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疏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疏密指构图中形象布置的集中与分散关系。形象的多、繁、集中为密,少、简、分散为疏。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谓“画材与画材之排比,相距有远近,交错有繁简。远近繁简,即疏密也。吾国绘画,始于一点一画,终于无穷点无穷画,然至简单之排比交错,须有三点三画,始可。故三点三画,为疏密之起点,千千万万之三点三画,为疏密之终点。如初画兰叶时,始于三瓣,初学树木时,始于三干。三三相排比、相交错,可至无穷瓣、无穷干,其中变化万千,无所底止,是在研习者细心会悟之耳。”清代蒋合《学画杂论》谓“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中国画布局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通风”,是以此形容画面中的疏密对比。疏密,既是构图中对比的因素,又是形成画面均衡、节奏的因素,亦是画家构图风格的因素之一。 疏密shumi指文章叙写的详略程度,写的简略谓之疏,写的详尽谓之密。篇章的构置,材料的安排,要讲究疏密。若事无巨细,理无轻重,均“一视同仁”,不但会造成主旨不清,还会使行文冗沉、布局僵死。只有疏密相间,繁简得当,才能给人以美感,增加内容的表现力。 疏密Shumi构图法则之一。画中形象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关系。疏密形同聚散,故亦称聚散。形象多、繁、集中为密;少、简、分散为疏。疏密是为了使形象布局有聚散变化,构图不呆板,在数量安排上有多少对比的形式因素,给观者视觉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令视觉兴奋。疏密且是调整画面均衡的手段,也是画家构图风格的形式因素之一。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画材与画材之排比,相距有远近,交错有繁简。远近繁简,即疏密也。吾国绘画,始于一点一画,终于无穷点无穷画,然至简单之排比交错,须有三点三画,始可。故三点三画,为疏密之起点,千千万万之三点三画,为疏密之终点。如初画兰叶时,始于三瓣,初学树木时,始于三干。三三相排比、相交错,可至无穷瓣,无穷干,其中变化万千,无所底止,是在研习者细心会悟之耳。”所谓“三点三画,为疏密之起点”,即是指三点三划,也要有二聚一散的疏密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中就强调布局应“疏密相间”,“乃得画理”,形容疏密关系为“疏能走马,密不通风”。 疏密Shumi文章叙写的详略程度。写得简略即为疏,写得详细即为密。如果行文不讲究疏密,事不分巨细,人不分主次,一律详写或略写,就会主题模糊、语言烦冗、布局僵死。安排疏密的原则是:❶按主题的需要:与主题关系大的,则重写、密写;与主题只有间接关系或仅属于结构上的需要,则疏写、淡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