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疏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疏密

指构图中形象布置的集中与分散关系。形象的多、繁、集中为密,少、简、分散为疏。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谓“画材与画材之排比,相距有远近,交错有繁简。远近繁简,即疏密也。吾国绘画,始于一点一画,终于无穷点无穷画,然至简单之排比交错,须有三点三画,始可。故三点三画,为疏密之起点,千千万万之三点三画,为疏密之终点。如初画兰叶时,始于三瓣,初学树木时,始于三干。三三相排比、相交错,可至无穷瓣、无穷干,其中变化万千,无所底止,是在研习者细心会悟之耳。”清代蒋合《学画杂论》谓“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中国画布局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通风”,是以此形容画面中的疏密对比。疏密,既是构图中对比的因素,又是形成画面均衡、节奏的因素,亦是画家构图风格的因素之一。


疏密shumi

指文章叙写的详略程度,写的简略谓之疏,写的详尽谓之密。篇章的构置,材料的安排,要讲究疏密。若事无巨细,理无轻重,均“一视同仁”,不但会造成主旨不清,还会使行文冗沉、布局僵死。只有疏密相间,繁简得当,才能给人以美感,增加内容的表现力。
决定文章疏密的有五个因素。❶读者的需要。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要从读者的实际需要考虑。众所周知的内容,或读者通过想象可以料到的内容,要一笔带过,不必多用笔墨。而读者生疏的内容,则可施以重笔。
❷主题的需要。与主题关系大的部分,要密写、重写。与主题只有间接关系或只属于结构需要的部分,要疏写、淡写。
❸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表现人物要着眼于对人物个性的刻画,凡对表现人物个性有作用的,要密写,反之,要疏写。
❹文体的需要。确定疏密要注意文章的体裁特点,如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议论、抒情部分就应略写;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当引用事实做论据时,就不能象写记叙文那样详述事件始末。
❺整体效果的需要。一篇好文章,在运笔的疏密、缓急和感情氛围的浓淡、强弱上,应具有一种弛张有序、抑扬多变的节奏感。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注意点面结合,有整体,也有细部,互相补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夏衍的《包身工》,反映的是上海几千个包身工的生活,但文章却从头至尾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个“芦柴棒”的形象。如果不写这个“芦柴棒”,只做面上的记叙、分析,就会使文章抽象化、概念化;如果不做面上的记叙,只写一个“芦柴棒”,就不能全面说明情况,发挥报告文学的战斗作用。有了点和面的结合,文章整体更加富于变化,干练有力。
写文章要注意运用艺术的辩证法,处理好文章主体的轻重、缓急,使疏密相间,浓淡合度,文章错落有致,富于吸引力。

疏密Shumi

构图法则之一。画中形象布局的集中与分散关系。疏密形同聚散,故亦称聚散。形象多、繁、集中为密;少、简、分散为疏。疏密是为了使形象布局有聚散变化,构图不呆板,在数量安排上有多少对比的形式因素,给观者视觉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令视觉兴奋。疏密且是调整画面均衡的手段,也是画家构图风格的形式因素之一。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画材与画材之排比,相距有远近,交错有繁简。远近繁简,即疏密也。吾国绘画,始于一点一画,终于无穷点无穷画,然至简单之排比交错,须有三点三画,始可。故三点三画,为疏密之起点,千千万万之三点三画,为疏密之终点。如初画兰叶时,始于三瓣,初学树木时,始于三干。三三相排比、相交错,可至无穷瓣,无穷干,其中变化万千,无所底止,是在研习者细心会悟之耳。”所谓“三点三画,为疏密之起点”,即是指三点三划,也要有二聚一散的疏密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中就强调布局应“疏密相间”,“乃得画理”,形容疏密关系为“疏能走马,密不通风”。


疏密Shumi

文章叙写的详略程度。写得简略即为疏,写得详细即为密。如果行文不讲究疏密,事不分巨细,人不分主次,一律详写或略写,就会主题模糊、语言烦冗、布局僵死。安排疏密的原则是:❶按主题的需要:与主题关系大的,则重写、密写;与主题只有间接关系或仅属于结构上的需要,则疏写、淡写。
❷据读者的需要:读者已经知道,或据生活经验可自然补充的内容,可一笔带过,少费笔墨;而对读者生疏的内容,可在主旨需要的前提之下浓施笔墨。
❸根据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对表现人物个性有作用的地方,要密写;反之,则疏写。其他还有要照顾文体的特点及达到文章整体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