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疮疡经验全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疮疡经验全书又称《窦氏外科全书》。外科著作。原题宋窦汉卿撰。十三卷(一作十二卷)。汉卿有 《针经指南》 已著录。据考,此书实为汉卿裔孙梦麟辑补明以前医籍并增经验诸方于明隆庆三年(1569) 成书。卷一,为咽喉、牙、舌诸证,包括缠喉风、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牙宣等; 卷二,为头面部疮毒,包括发脑、顶门痈、眼丹、面风毒等; 卷三,为胸腹腰肋部痈毒,包括肺痈、肚痈、乳痈、腋疽等; 卷四,为手部诸毒疮及搭手、流注、发疔等; 卷五,为委中毒、臁疮、阴蚀疮、坐马痈、湿毒疥疮等; 卷六,为腿膝足部诸证,如鹤膝风、跟疽、膝腿毒、诸瘤、鞋带疮等; 卷七,为大麻风、癞、冷疳、痔漏等; 卷八,为痘疮形症; 卷九,为疮疡各种外治法及汤、散、膏、丹方; 卷十,为用药、脉诀、五脏图说、决生死治法; 卷十一,为杂症奇方; 卷十二,为怪症及小儿杂症方; 卷十三,为霉疮证治。全书资料丰富,所载不限于外科疮疡,余如五官、皮肤性病、小儿科、诊法及解剖等亦有述及。各病证有论、有图、有方。于临床较有参考价值。资料多为引录其他医书,但未标明出处。内容颇庞杂,编次杂芜,书名与内容不尽相符。有明三衢大酉堂刻本 (残卷),康熙十五年(1750)五云楼刻本。康熙五十六年(1717) 浩然楼据五桂堂本重镌本,清经元堂刻本。 疮疡经验全书十三卷。旧本题宋窦汉卿(1186—1280)撰。又名《窦氏外科全书》。实为其裔孙窦梦麟辑自明代以前诸书并增经验方的托名之作。原书约成于明隆庆三年 (1569)。后为清洪瞻岩所获,复参考其他刊本,与陈友恭共同校刊、编纂而成,刊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后又附“毒疮秘录总说”一卷。卷一为咽喉、牙、舌诸证,包括缠喉风、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牙宣等;卷二为头面部疮毒,包括发脑、顶门痈、眼丹、面风毒等;卷三为胸腹腰肋部痈毒,包括肺痈、肚痈、乳痈、腑痈等;卷四为手部诸毒疮及搭手、流注、发疔等;卷五为委中毒、臁疮、阴蚀疮、坐马痈、湿毒疗疮等;卷六为腿膝足部诸证,如鹤膝风、跟疽、膝腿毒、诸瘤、鞋带疮等; 卷七为大麻风、癞、冷疳、痔漏等; 卷八为痘疮形症; 卷九为疮疡各种外治法及汤、散、膏、丹诸方; 卷十为用药、脉诀、五脏图说、决生死治法;卷十一为杂症奇方;卷十二为怪症及小儿杂症方;卷十三为毒疮证治。书中收录内容丰富,不仅有各种外科诸症的病因、证治、经验,还收录治疗方法。不仅限于外科疮疡的论说,亦涉及五官、皮肤性病、小儿科、诊法及解剖等诸多方面。各病证论、图、方俱全。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内容朴实,论证确切、平正,论题范围十分广泛,选方简明实用,文图并茂,有较高的临床使用和参考价值。然此书亦多附会之处,内容、编次稍嫌庞杂、芜乱。有明三衢大酉堂刻本 (残卷)、康熙十五年 (1750)五云楼刻本、康熙五十六年 (1717)浩然楼五桂堂本重镌本、清经元堂刻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