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登革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登革热denggere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伊蚊传播。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福建、海南岛等地曾有发生。“登革”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是装腔作势之意,形容本病急性期由于关节疼痛,步态有装腔作势的样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其次为白纹伊蚊。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症状表现:潜伏期5~8天。典型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故又名骨折热),有皮疹及出血倾向。发病急骤,寒战高热,可于数日后体温下降,但不久又复发高热。肌肉、关节疼痛以背痛、腰痛和全身关节疼为特征。皮疹多为斑疹样,也可有出血性皮疹。常有多器官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血象表现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护理:本病尚无特效治疗。应早确诊,卧床休息,避免疲劳。多饮水,可食菜汤、果汁等流质。保护皮肤及口腔清洁,避免继发感染。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如发生严重并发症、多器官严重出血则预后不良。患者应隔离至退热或起病后6天,隔离期间避免被蚊虫叮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