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板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白板说baibanshuo

一种关于观念或知识起源的学说,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家J. 洛克提出的。1690年,洛克在他的《人类理智论》中系统地批判了R.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白板”一词源于拉丁文tabula rasa, 意即“擦过的黑板”。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像一块白板,即空白的板, 人的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
洛克的经验分两类: 一类是由客观外部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所引起的外部经验,即感觉,如关于颜色、声音、形状、运动等的认识。另一类是通过对人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体验而得来的内部经验,也即反省或内觉。比如知觉、思维、信仰、认识、意欲以及人心的一切作用。
白板说在教育理论上反对基督教传统的原罪论,深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白板说强调人获得的经验乃是外界事物通过感官进入头脑的结果,为直观教学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发展感觉器官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洛克的经验论在当时打击了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促进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白板说不但构成他的经验论、观念论、联想论乃至整个心理学的前提和认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为英国的经验主义奠定了基础,直接影响了法国唯物启蒙思想家D. 狄德罗等人。此外, 唯心主义和唯实论的争端也源于此学说。
洛克的白板说也有不足之处, 即仍然局限于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论。

白板说

一种认识论学说。“白板”,拉丁文tab-ula rasa的意译,原义为未经刀笔刻写的古希腊罗马人用于记事的蜡板。亚里士多德曾以之比喻尚未接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心灵。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和说明观念起源的唯物主义观点时,发挥了这一比喻,认为,人的心灵本身就像 一块白板 一样,没有任何标记或观念,只有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时,才会产生观念和知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