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皇太极建立清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皇太极建立清朝天命十一年 (1626) 八月,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次年 (1627)改元天聪。皇太极在位期间,采取多项措施,促使奴隶制的满族社会和后金政权的封建化。皇太极即位之初,首先把汉人编为 “民户”,使之不再沦为奴隶。并鼓励和保护汉民、满族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也实行一系列改革,削弱八旗旗主权力,加强和巩固汗权,先后除掉与汗平起平坐的三大贝勒势力。国家机构的设置,多仿明制。天聪三年(1629),设文馆,为内阁雏形。天聪五年,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崇德元年 (1636),改文馆为 “内三院” (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弘文院),为皇太极直接控制的咨询和办事机构。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后金汗国为大清帝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设置都察院及理藩院,与内三院、六部合称三院八衙门,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建立起来。为稳固大清地位,崇德元年十二月,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进攻朝鲜,迫使朝鲜对清朝称臣纳贡。至崇德三年,漠南、漠北蒙古诸部亦被皇太极统一,成为攻明的重要力量。崇德年间,皇太极集中力量攻明,清除明在关外的据点。大清在东北的统治范围,东至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北抵外兴安岭,西北达贝加尔湖,西部有蒙古为其藩属。山海关以东,尽为清有。这些为清政权向关内发展,夺取全国统治权,奠定了基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