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驿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驿传中国历史上政府为供官员往来和文书邮递设置驿站而征发的徭役。战国时已有邮驿。汉各地有传舍,供歇宿;通路上每三十里置驿一所,供停留;此外,又有邮亭供传递文书。唐还于水路设水驿。驿有驿田,设驿长,置备车、马、船,并派当役驿夫。宋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邮铺传递文书;大路上并设马递铺。元驿传称“站赤”,组织规模极大,能供欧亚两洲交通。明各地都设驿站,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又置急递铺递送公文。驿站备人夫、马骡、车船并措办廪给口粮,供传递文书人员及过境官员使用; 由所在地州县编派站户支应,或随粮派充夫役,或随田编派马匹、车船。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铺递,但改差役为雇役。清末举办邮局后废除。 驿传中国历代封建政府为设置驿站而征发的徭役。起源很早。战国时已有邮驿,备有驿夫和马匹,供传递文书之用。汉各地有传舍,供官员往来歇宿;通路上每30里置驿一所。唐除陆驿外,还设有水驿;驿有驿田,设驿长,并有当役驿夫。兵部属官有驾部,专管驿务。当时,全国计有官驿1,643所。宋每10里或20里设有邮铺。元驿传组织称“站赤”,规模极大,能为欧亚两洲交通服务。明各地都设有驿站及递运所,又设急递铺递送紧急公文。清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铺递,但自康熙以后,改差役为雇役。清末创办邮局,驿传废。 驿传战国时期置邮驿。汉代设传舍,为供传递文书的人食宿和换车马的馆舍。汉代在通途大道上每30里设驿一所供停留,设邮亭供传递文书。唐代于水路上亦设水驿。驿有驿田,设驿长,备置车、船,并派有驿夫、驿马当役。宋代每10里或20里设邮铺,以军卒为驿递夫。军事时期设急脚递。元代称驿站为“站赤”,能供欧、亚洲际交通。明代驿站设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末举办邮局后即废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