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皮锡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长沙人。光绪举人。1891年(光绪十七年)任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1893年主讲南昌经训书院。1898年湖南维新运动期间,回湘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开讲三月,先后演讲十二次,所言皆贯穿汉、宋,融合中西,宣扬保种保教,纵论变法图强。后回南昌,继续宣传维新变法。戊戍政变后,被革去举人身份,逐回原籍。此后长期从事教学,历任湖南高等师范馆、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讲席及学务公所图书课长、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生平博通群经,今文经学造诣尤深,并工诗和骈文。著有《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尚书大传疏证》、《师伏堂丛书、笔记、日记》等。 皮锡瑞1850—1908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字鹿门,一字麓云,因推崇西汉经学家伏生,颜其居曰 “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善化 (今长沙) 人。光绪九年(1883)举人。以后屡试不第,潜心著述。先后任桂阳龙潭书院、江西南昌书院讲席。因江西故宗宋学,偏重性理,或流禅释,锡瑞以西京微言大义教诏学者,说经当守家法,词章必宗家数,一时高才隽秀咸集其门。中日甲午之战后,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等影响,倾向变法。主张“清内乱,严惩贿赂,刻绳赃吏,实事求是。且必先改宋明陋俗,不必皆从西俗” (皮名举: 《皮鹿门先生传略》)。戊戌变法时期,任南学会学长,主讲 “学派” 一科,倡 “有体有用之学”。先后讲演十二次,自称“其大旨在发明圣教之大,开通汉宋门户之见; 次则变法开智,破除守旧拘挛之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除科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以后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历任湖南高等师范馆、中路师范、长沙府中学堂讲习。锡瑞以经学名家,治经宗今文,但持论平允。所著有《尚书大传疏证》、《古文尚书疏证辨证》、《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多种。 皮锡瑞1849—1908字鹿门。因景仰西汉今文经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曰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长沙人。光绪八年(1882年) 举人。他鄙薄功名,无心仕途,潜心讲学,闭户著书。治学严谨,对经学钻研尤深,是近代湖南有名的学者。曾主讲江西南昌经训书院,湖南桂阳龙潭书院。任过时务学堂会长,主持过长沙南学会,曾参与戊戌维新运动,积极宣传维新变法。门人有成就者较多。他的著作有: 《师伏堂骈文前集》二卷、《后集》 四卷,《师伏堂诗草》六卷,《咏史》一卷,词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经学通论》五卷。 皮锡瑞1850—1908近代学者,善化县 (今属长沙市) 人。字吉人,号鹿门,又号麓云。光绪八年(1882)举人,试礼部不遇,遂以讲学、著述为事,历主龙潭、经训诸书院,以西汉经学微言大义教授学生。“戊戌变法”期间,任南学会会长。因赞成变法,受到封建顽固势力攻击。景仰西汉今文《尚书》学家伏生,署所居名曰 “师伏堂”,学者称“师伏先生”。著有《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王制笺》一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六艺论疏证》一卷、《郑志疏证》八卷附《郑记考证》、《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孝经郑注义疏》二卷、《春秋讲义》二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驳五经异义疏证》及《师伏堂丛书》等传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