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相互需求法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相互需求法则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基础上提出的按照两国某一商品相互需求程度来确定商品交换比率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两国进行商品交换时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双方对各该商品需求的大小,并稳定在输出货物恰好能抵偿输入货物的水平上。例如,英、德两国每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呢绒为10码,而生产的亚麻布分别为15码和20码。那么,英国就应该专门生产呢绒,而德国只生产亚麻布,然后进行交换。若英国以10码呢绒换到德国15码以上的亚麻布,则对英国有利; 若德国以20码以下的亚麻布换到英国10码呢绒,则对德国有利。1:1.5和1:2的交换比率是比较利益的上下限,在这个限度内可以有许多种比率,而交换比率的确定则取决于英、德两国间对呢绒和亚麻布的不同需求强度。穆勒假定,在德国对呢绒的需求决定了10码呢绒的价格是17码亚麻布,在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决定了17码亚麻布的价格是10码呢绒。这时,英国所需要的亚麻布数量恰好抵补了德国所需要的呢绒数量,双方的需求正好足以吸收对方的供给,两国将按1 : 1.7的比率进行交换。如果英国对亚麻布的需求增加或德国对呢绒的需求减少,交换比率则可能成为1 : 1.6; 反之,交换比率则可能成为1:1.8。穆勒的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发展,他已从理论上开始探讨国际价值的形成及决定问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