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真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真谛499—560Paramartha音译波罗末他,一名拘罗那他(Kulanatha )。南朝梁、陈时僧人,与*鸠摩罗什、#玄奘并称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古印度西部优禅尼国人,后至扶南(今柬埔寨)。他应梁武帝的聘请,于中大同元年(546 )来华,适值中国内乱,辗转流寓今苏、浙、赣、闽等地,最后到广东,沿途译经不辍。从梁武帝末(约当548)至陈太建元年(569)共译出经论纪传64部278卷,主要有《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识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瑜伽宗经论。其中《摄大乘论》译本,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045 真谛499—569佛教翻译家。西天竺优禅尼国 (今印度胡荼辣东部地区) 人。中大同元年(546)应梁武帝邀到达南海(今广州),继至建康(今南京)。因战乱曾辗转流寓今苏、浙、赣、闽等地,后又至广州。得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支持,与弟子专心从事佛经翻译工作20年。译出《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实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经论纪传64部278卷,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瑜珈行派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 真谛古印度僧人。原名拘罗那陀,意译亲依。我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公元499年生,本是西天竺优禅尼国婆罗门族,后至扶南 (今柬埔寨)。大同元年(546) 应梁武帝之邀来到广州,两年后至建康 (今南京)。由于战乱,时常颠沛于江、浙、赣、闽等地,所译经文也大都在此时完成。《俱舍论》、《摄大乘论》是译著中影响最大的,前者是研究法相唯识宗的入门书;后者则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重要作著。此外还译有《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识论》、《律二十二明了论》等佛教典籍共64部,278卷。公元569年因病去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