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碑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碑碣刻石的一种形制。自秦开始,刻石记功,但不称碑。自汉以后,始以碑名。《后汉书·蔡邕传》载,熹平四年,经灵帝同意,蔡邕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同书《窦宪传》载,宪秉登燕然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其中有“封神丘兮建隆碣”之语,唐李贤等注: “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世人往往并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隋唐规定,五品以上者,墓道用碑; 五品以下者,墓道用碣。其实多混用。碑碣往往由一人撰文,一人书写,也有由一人撰书者。许多书法家的不少书迹,借碑碣传于后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