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shehui fazhan
人类有计划地改造社会、追求社会进步的实验过程。它基本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既定社会条件上的改进。它涉及到一套价值观、一定的目标以及所制定的一套发展标准。有了这些因素,就能把当前的状况和所希望达到的状况相比较。
社会发展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社会的物质发展,即社会的有形发展,诸如人口、收入、教育、科学技术、公交卫生、建筑、住宅、劳保福利、消费等的发展;一是指社会的精神发展,即社会的无形发展,诸如人们的精神道德、文化水平及社会政治、社会风气等的发展。制订社会发展计划,必须兼顾社会的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社会发展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各国纷纷制订发展计划,试图改进本国人民的生存条件。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各国基本上奉行注重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战略。该战略认为,只要保持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并重视为达到这一目标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变革,社会各阶层人民就能普遍受益。也就是说,有形的物质发展能自动带来无形的精神发展。但是,经过20年的实验,传统发展战略并未产生预想的结果。各国的经济是增长了,但社会问题却日益增多,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鉴于传统发展战略失败的教训,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各种新发展战略大多十分重视无形的精神发展。
社会文明、进步的变化过程。广义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在内的整体性变化。狭义指非经济的发展,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丰富、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