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祫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祫祭殷代三年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祫祭源于天子诸侯丧事完毕时,合先君之主而祭之,后形成为每隔三年由天子诸侯集合远近先祖在太庙举行的隆重合祭。《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迎四庙之主。”孔颖达疏: “祫,合祭祖。大祖三年一祫。谓当祫之年则祝迎高、曾、祖、祢四庙,而于大祖庙祭之。天子祫祭则迎六庙之主。今言四庙者,举诸侯言也。”《周礼》:“三岁一祫”,《说文》段玉裁注: “《春秋·文二年》: ‘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 《公羊传》: ‘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郑康成曰:‘鲁礼,三年丧毕而合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此之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祫禘皆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故曰五年再殷祭也。《东观汉记·张纯传》:“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