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振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周振甫1911—

浙江平湖人。1932年进入上海开明书店编辑所工作。1953年任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编辑。1971年调至中华书局,参加点校《明史》。1975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参加《鲁迅全集》的注释。现为中华书局编审。主要著作有《文章例话》、《文学风格例话》、《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新注》、《鲁迅诗歌注》等。
周振甫的论文主张,主要见于《文章例话》、《文学风格例话》以及他在1986、1987年《文史知识》杂志上“怎样学习古文”栏目连载的文章。《文章例话》着重从古代文话以及文论所涉及的名篇佳作谈论文章的阅读、修辞、写作、风格,深入分析了阅读古文的要领与方法,在“阅读”部分的“去成见”中,他认为“读书时不要先有一个成见。有了成见去读古人的书,用自己的成见来解释,就看不见或者会曲解古人的原意,这就违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违反了读书的要求。”他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个实例出发,说:“对句子不能作孤立的解释,对于有疑问的话,要取得旁证或其他证明。总之,要了解原文的意义,不要歪曲原文,要实事求是,不要自以为是,才能真正了解原文的意思。”《文学风格例话》则分别从文体、文学作品、作家、流派、时代、地域、民族等不同侧面分析风格的差异。在《地域的风格》一节中,认为不同地域的散文由于各地风俗的不同,学风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在先秦散文中,南北不同文风突出地表现在《论语》和《庄子》上,《论语》的特点“是反映现实的,思想深刻,影响很远”,“自然生动精炼而富有含意”。而《庄子》散文“是善于用比喻,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情思”,“故事是想象虚构而风格奇诡的。”在《文史知识》的一系列文章中,他对学习古文提出了六条主张:一、主体的懂;二、因声求气;三、六观;四、比较;五、一家风貌;六、融汇贯通。所谓“主体的懂”指经过长期熟读、背诵,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也就全懂了。“因声求气”指通过熟读、背书,体会文辞的音节美,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气势。“六观”指一观词句,二观宫商,三观辞格,四观篇章,五观体性,六观通变,也就是由词句到章节,到命意谋篇,到风格,最后到观察历代文章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地学习古文。“比较”是从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比较中辨别作品的高下得失,作出评价。“一家风貌”指一家的文章,有一家的不同题材、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加上作家在文辞上的特点,综合成作家的独特风貌。“融汇贯通”则指贯通各家古文的写法。

周振甫

中国出版家。1911年生,2000年去世。浙江省平湖(今平湖市)人。1932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肄业。同年10月进上海开明书店,初任校对,后任编辑。1949年后,先后在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辑、编审。曾参加《明史》的点校工作和新版《鲁迅全集》部分注释定稿工作。著有《毛主席诗词浅释》、《诗词例话》、《文章例话》等,并长期致力于《文心雕龙》的研究,编写了《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主编《文心雕龙辞典》等。其著述收入《周振甫文集》(10卷)。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1届理事,中国文论学会理事。1983年2月4日,中国版协和中华书局在京联合举办“周振甫从事编辑工作50年”纪念活动,表彰他为编辑工作所做的贡献。1987年获首届“韬奋出版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