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禅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禅定佛家养生学术语。禅,梵文“禅那”(Dhyana)的简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等,意思是心体寂静而能审虑。定,梵文“三摩地”(Samadhi) 的意译,通常音译为“三昧”,意思是住一境而离散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 曰: “问: 云何为禅?云何为定?答: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佛教千经万论,都一致地强调禅定的重要,劝诫人们勤修禅定。如传为释迦牟尼最后所说的《佛遗教经》中,以修治堤塘为喻,劝勉众僧: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佛教修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圆觉经》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天台宗祖师慧思《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开篇即云: 佛教所说的五眼、六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等“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定生。” 禅定佛教名词。“禅”和“定”的合称。禅,梵文Dhyana音译“禅那”之略,意即“静虑”、“思维修”;定,梵文Samadhi的意译,音译“三摩地”、“三昧”。指通过静坐敛心、观想特定对象,获得悟解。是一种神秘主义修行方法。 禅定佛教名词,禅和定的合称,为佛教修行方法之一。“禅”是梵文Dhyana(禅那)的略称,“定”是其意义的旁译,故此名梵汉并举。“禅定”就是“安静而止息杂虑”,达到觉悟的意思。佛教修行者以为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即成禅定。依其入定程度的深浅,有四禅(色界定)、四无色等分别。一般说大乘将禅定与“般若”结合起来,以“智慧”指导禅定,故“止”、“观”并提,“定慧双运”。中国禅宗以“禅”命宗进一步扩大了禅定的观念,重在“修心”、“见性”,而不再限于静坐凝心、专注观境的形式。 禅定佛教术语。禅意为静虑,即指敛心静坐思虑义理。定指专注、专一的心境。此为修习佛理的心理条件。二者合称,为佛教修习方法之一,即指心注一境、清除杂虑、专心思虑佛教义理,从而达到佛教觉悟的思维修习方法。依据修持程度的不同,禅定分为四禅定、四无色定等,后中国禅宗进一步扩大了禅定的观念,不再拘泥于坐禅观想的形式,而重在“修心”、“见性”,强调“以无念为宗”,提倡顿悟成佛。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