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si
副词。(一)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在不公开的状态下或以非官方的形式进行,相当于“私自”“私下里”等。如: ❶有仕於此,而子悦之,不告於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则可乎? (《孟子·公孙丑下》“私”句:有个士人在这里,您很喜欢他,不禀报国王就私自把您的俸禄官位给了他;这个士人呢,也没有国王的任命就私自从您那里接受了这些,那么可以吗?)
❷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柳河东集·晋文公问守原议》“私”句:不公开地在朝廷上讨论,却私下里在宫闱中商议。) (二)用于动词前,表示行为的不公正、不全面,相当于“偏私”“片面”等。如:
❸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庄子·大宗师》“私”句:天不偏私地覆盖着,大地不偏私地负载着,天地难道就会偏私地使我贫困吗?)
❹夫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序意》“私”句:片面地考察〔情况〕会使眼睛变瞎,片面地听取〔意见〕会使耳朵变聋,片面地谋划〔事情〕会使心志迷乱。)斯si(一)代词,可代人、事、物,可作主语、宾语、名词修饰语,相当于“这”“这样”“此”“这个”等。如:❶江水又东,经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水经注·江水》“斯”句: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广溪峡,这是三峡的开头。)
❷为主计若斯,亦未可谓尽忠也! (《盐铁论·西域》“斯”句:为君主出谋划策象这样,也不能算竭尽忠诚呵!)
❸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世说新语·言语》“斯”句:孙皓问:“你的字是仲思,所思的是什么?”回答说:“在家里思孝,事奉国君思忠,对朋友思信,如此而已。”)
❹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之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世说新语·方正》“斯”句:叔治因为即将离别,眼泪鼻涕止不住地流,仲智对此很生气,说:“这个人是女人,跟人辞别,只会啼哭。”) (二)副词,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承接,相当于“就”。如:
❺知惧如是,斯不亡矣。(《左传·成公七年》“斯”句:知道惊惧象这样,就不会亡国。)
❻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斯”句: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义,就赶快终止得了,干么还等到第二年〔才终止〕?)似si 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情况的仿佛,或这一情况类似另一情况,相当于“似乎”等。“似……者”这一固定格式,相当于“好象……似的”。如:❶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尽心上》“似”句: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了很好了,好象登天一样,似乎不可攀登;为什么不使它变成可以攀登得上因而使人每天不停地去努力呢?”)
❷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史记·陆贾传》“似”句:于是南越王尉他问陆贾说:“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贤明?”陆贾说:“您似乎贤明些。”)
❸孔子於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似”句:孔子在本乡显出非常恭顺的样子,好象不能说话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