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仁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仁昌1898~1986


著名植物学家,国际著名蕨类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898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19年毕业于江苏第一甲种农业学校。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林学系,任东南大学植物系助教,并在陈焕镛教授指导下,开始从事中国蕨类植物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180多年来外国学者发表的有关中国和邻近国家的蕨类植物文献。1929年春,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工作。一年多后,转到瑞典、德、法、奥地利、捷克、英国等地进行访问研究。1932年回国。编写了《中国蕨类植物志初稿》,全书共有80多万字,总结了西方植物学家从1753年至1930年有关中国蕨类植物的全部文献,记载了11科,86属,1 200多种中国蕨类植物。1934年7月,到江西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 到1937年,初具规模,从30多个国家引进了2 800多种植物。抗日战争期间,在云南丽江七年,重点研究了蕨类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水龙骨科的分类系统。1940年,发表了论文《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把传统的、十分庞杂混乱的水龙骨科分为33种,249属,震动了当时国际蕨类学界,这是世界蕨类植物系统分类学的一个巨大突破,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绝大多数科属概念,已为世界蕨类学界广泛采用。1952年秋,他带领一个考察队来到云南西部寻找巴西橡胶的代用品。考察结果决定在芒市坝的一片荒地上,辟建橡胶苗圃。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分类室主任。1959年任《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并承担了《中国蕨类植物志》的编写工作。1972年完成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编写任务,特别整理了378种杜鹃花科植物,该书在美国被译成英文出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1973年将一部80多万字的英文《植物学拉丁文》译成中文。1977年,他总结了50年来的研究心得,结合国际上有关学科的新成就,完成了重要科学论文《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对蕨类植物错综复杂的系统发育问题,进一步作了深入的探讨。先后发表论文150多篇,著作10多本。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顾问、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秦仁昌

蕨类植物学家。1898年2月15日生。江苏省武进人。1919年考入金陵大学林学系,一生孜孜不倦进行植物学研究。中国蕨类植物资源丰富,20世纪30年代以前,研究中国蕨类植物的都是外国人,并且都刊登在外国的出版物上。秦仁昌1929年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植物学博物馆工作,在那里他在导师、蕨类植物学权威科利斯登生(C.Christensen)的指导帮助下,几年时间在丹麦、瑞典、德国、法国、捷克、英国等国,查阅了大量标本,拍摄到有关中国植物的18500张照片。这些照片直到现在都是植物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1940年他完成并发表的研究成果,《水龙骨科的自然分类系统》,引起国际植物学界的重视和讨论,发表当年即荣获印隆福氏生物学奖。这个系统结束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分类不准确的科属概念。此后的几十年里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研究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学部委员(院士)。他吸收各国实验分类学的研究成果,布置我国植物分类学从单纯的标本观察,扩大到形态、解剖、孢粉、细胞、生态地理、植物地理、古植物和植物栽培的综合研究。1978年又发表了《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等。他一生中还有两项贡献:❶1934年开始参加建设了中国最大的植物园——庐山森林植物园;
❷与植物学家蔡希陶合作,在云南寻找到橡胶树的生产基地。1988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