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妇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妇吟

敦煌藏唐诗名篇。作者*韦庄。敦煌存10余种写本: S.0692、S.5438、S.5476、S.5477、S.5834、P.2700、P.3381、P.3780、P.3910、P.3953、李氏藏0240等。据《北梦琐言》卷六记载,诗中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一联,而使公卿惊讶,庄也讳之,因而该诗为《全唐诗》不收,连他弟弟韦蔼为他编的《浣花集》也未收。敦煌写本中题记最早的是P.3381。该本原题“秦妇吟一卷,古补阙韦庄撰”,是“天复五年乙丑岁十二月十五日敦煌郡金光明寺学仕张龟年写”,抄本距此诗首句所述时间中和癸卯(883)仅有22年,该抄本当最接近原诗,较真实可靠。《秦妇吟》是古典诗歌中少有的鸿篇巨制,诗为七言,长达1666字。诗歌通过从长安逃出来的一位贵妇自叙见闻的方式,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破并占领长安、唐军反攻和围困长安、贵妇逃出长安等过程。其中写到起义军滥杀无辜、掳掠妇女等行为和长安城里的混乱景象,同时也写了残暴凶狠的唐代官军。诗人的立场是反对农民起义的,但在客观上却表现出起义军刍狗公卿、粪土黄金的英雄气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面貌以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艺术上来说,能选择典型场面,展开铺叙,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凝炼畅达。在结构上,对白居易的歌行体有所继承和发展。

秦妇吟

长篇叙事诗。唐韦庄作。长达1600余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通过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守卫长安及被围绝粮的情形,客观上反映了义军的声威和统治者的腐败,以及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复杂社会矛盾。是中国诗歌叙事艺术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韦庄因此诗被称为“秦妇吟秀才”。晚年因有所忌讳不收入集,清末始于敦煌石窟发现。

秦妇吟

一卷。后蜀韦庄 (836—910)撰。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 (今陕西西安)人。乾宁进士,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所作《秦妇吟》长诗,在当时颇有名,时人号为 “秦妇吟秀才”。亦工词,善用白描手法,在 《花间集》中较有特色。《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五至七百存其诗六卷,卷八百九十二录存其词五十二首。《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录存其文三篇。其作品今本有李谊《韦庄集校注》;有《浣花集》,此集久无传本。敦煌所出,已有八本。三本藏大英博物院,四本藏巴黎图书馆,一本藏顺德李氏 (后归日人中村不折)。此诗合八本校订,定著为一千三百八十六字,重为著录,仍与《浣花集》别行。其首句云:中和癸卯春三月,则此诗为中和三年 (883)所作。其末云:“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又云 “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相公”,则此诗乃投献江南某师者。考《浣花集》庄会客金陵,有以诗讽浙师改酒法之事。是时周宝正以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镇润州,则相公谓周宝。而此诗当即庄初至江南上宝之作。又卷首署右补阙者,乃庄在唐所终之官。《十国春秋》载庄登进士第为判官,晋秩左补阙,则左应是右字之误。而独以此官为署,则为传自江南原本可知。这首长篇叙事诗(七言一百九十八句) 通过秦妇自述战乱中所见所闻揭示出李唐王朝在黄巢起义军冲击下分崩离析的社会现实,尽管诗人的基本倾向是反对农民起义的,但在客观上也表现出起义农民惊天动地,粪土王侯的汹汹气势,是一篇具有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诗作。有敦煌卷子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