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积善成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积善成德Jishan chengde

荀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之一。语见 《荀子》中的 《劝学》、《儒效》。意谓只要有恒心,一点一滴地积累差的行为, 日久天长,习惯成自然,便可养成美好的德行。“积”,聚、储蓄。“积善成德”揭示了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荀子 ·劝学》: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的 “神明”,指精神面貌; “圣心”指道德境界。认为持续的道德实践活动, 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品质。荀子认为,人有好利恶害的本性,只有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修养,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积善是人们形成美德的必要途径。

积善成德

儒家的道德修养思想。语出《荀子》中的《劝学》、《儒教》。意谓只要有恒心,一点一滴地积累善的行为,日久天长,习惯成自然,便可养成美好的德行。其揭示了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云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神明”指精神面貌,“圣心”指道德境界。认为持续的道德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荀子·儒教》:“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斲削而为工匠,积反(贩)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又讲“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亦是强调日常礼义善行的积累。《周易·系辞下》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三国蜀刘备据此在《戒子书》中讲:“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是中国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影响深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