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竹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竹刻Zhu ke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的工艺品,也称为竹刻工艺。一般多在扇骨、笔筒、搁板、笔杆、瓶盒上雕刻各种花纹装饰。竹刻历史比较久,能见到的实物资料是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雕龙纹竹勺柄。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竹刻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现在以浙江、江苏、上海、四川、湖南等地为主,刻制的方法有浮雕、深刻、镂雕、阴刻、阳刻,刻线和圆雕。一般是先在刻件上用墨线起稿,然后依稿刻制。产品主要有实用品和纯欣赏品两种,还有用老竹根刻制的人物、动物,也属竹刻类,或称为竹雕,风格朴实自然,具有独特的趣味。 竹刻 竹刻也叫竹雕。是根据竹青(竹子外表的一层青皮)、竹簧(竹子内壁的一层黄皮)和竹肌(介于竹簧和竹青之间的部分)的不同色泽、质感、肌理巧加雕刻,制作出充分体现竹子材质美的作品。主要采用深刻、浅雕、透雕三种技法,讲究刀法的变化,有留青、翻簧之分。留青精选深山冬竹,留下竹子表面一层青筠,于其上雕刻纹饰,然后铲去纹饰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为地,使之产生色泽和质地上的变化。翻簧则将毛竹薄薄的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后粘合或镶嵌在竹、木胎上,打磨光滑后浅刻阴纹。竹刻制品多为文房用品,如笔筒、壁搁、书镇及熏、盒、尺等。 竹刻❶又称“竹雕”。在竹制实物上雕刻各种字画的一种工艺品。有浮雕、镂雕、阴刻等方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