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七节 水土保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第七节 水土保持

甘肃省的水土保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于《诗经·公刘》篇,记述了周部落首领公刘率领部族移居黄河上游甘肃境内的泾河一带,治土治水,发展农业生产的情况。《汉书·沟洫志》记述了泾河上引洪漫地的情况。现代的梯田是由古代的沟洫发展而来。早期沟洫在农田四周开沟渠,涝时开放,排除田间积水,旱时封闭,蓄水抗旱。此后,在坡耕地上布设沟洫时,注意平行等高线开沟取土,而且随着耕地逐年向陡坡发展,各农户耕地间地塄更加分明,逐步形成了距今至少有五百年历史的老式梯田。
近代西方科学的传入,与我国传统的治水保土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当今中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甘肃省的水土保持机构始建于40年代。1941年1月,黄委会林垦设计委员会在天水市设立了“陇南水土保持实验区”,同年8月,农林部在天水市南门外中山公园设立了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1941年在甘肃省农业改进所设立了保土组,并由当时的水利林牧公司拨款在兰州南北两山开展水保造林、种草试验。当时,水土保持主要进行了梯田沟洫、保土耕作、荒山绿化、沟壑治理、柳篱挂淤、保土植物引种、育种、繁殖、推广等项试验,推广了草木樨等优良草种,为以后大规模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创造了条件。但受社会因素制约,“推行尚犹未广,规模尤难宏备”,使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未能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直到新中国成立,甘肃人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方得以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第七节 水土保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