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第三次长沙会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配合在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进攻,防止中国军队增援英军在港九及缅北的防御,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同年12月24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维畿指挥5个多师团及部分海、空军共12万余人,从湘北和赣北进攻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以13个军共30余万兵力,在湘北新墙河至长沙北部地区和赣北武宁、上高地区组织有效抵抗。28日,日军突破湘北汩罗江防线南下,第九战以部分兵力实行正面阻击,主力向金井以东及铁路以西地区迂回。31日,日军进至捞刀河、浏阳河,从三面包围长沙。1942年1月上旬,第九战区一部固守长沙,大部从外线实行反包围,发起全线反击,予敌大量杀伤,迫其向东、北方向撤退。15日,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原态势。是役共打死、打伤日军5万余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英国《泰晤士报》称其为“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地区进行的会战。日军作战目标是牵制中国军队,以策应香港和南洋方面的作战。日军投入4个师又3个旅团兵力共约10万人,由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中国军队参战兵力13个军共约17万人,由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日军以主力3个师团沿岳阳至长沙铁路进攻,另以一个师团由赣北安义西犯上高以作配合。中国军队吸取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教训,以3个军在赣北作防御性作战,而以主力10个军投入湘北新墙河、长沙主战场,并采“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的方针,诱敌深入。12月24日起,日军主力先后突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南进。31日,越过捞刀河、浏阳河、从南、东、北三面对长沙形成包围。次年1月1日,日军向长沙发起猛攻。守城的中国军队第十军英勇抗击,日军攻击受挫。4日,中国军队9个军按预定计划对敌反包围,并切断其退路,实施反攻。日军依靠空军援助,苦战10余天,才突破重围,16日,退至新墙河以北地区,双方恢复战前态势,会战结束。日军伤亡5.7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2.9万余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