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元学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元学案清代的宋、元学术思想史著作。一百卷。明末清初黄宗羲(生平见《明夷待访录》条)原编,全祖望续成。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外用,乃辞归故里,绝意仕进,以读书治学和采集遗亡文献为事。晚年主讲蕺山、端溪两书院。学识宏博,阮元尝称:“经学、史才、词科三者,得一足以传,而鄞县全谢山先生兼之。”(《经史问答》序)所著《鲒埼亭集》,搜罗保存了大量明清之际史料。另有《七校水经注》、《困学纪闻三笺》、《经史问答》等传世。 宋元学案(清)黄宗羲、全祖望等撰。100卷。记宋元两代学案91个,学者2000余人。是研究宋元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以《四部备要》本、《四朝学案》本、《国学基本丛书》本通行。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陈金生、梁运华的点校本,大32开,3551页。 宋元学案见“哲学”中的“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著。一百卷。宗羲完成十七卷,其子百家续修。全祖望又以十年之力增补,稿成而卒。后经宗羲玄孙稚圭及其子平黼与王梓材先后校订,方成。将宋元两代学术思想按不同学派加以系统的总结。共列八十九个学案,三个学略。每案先列一表,列举师友弟子,以明学术渊源;其次叙述生平、著作、思想,采录文集粹语,附逸事及后人评论。今通行《国学基本丛书》及世界书局本。 宋元学案明清之际黄宗羲领衔主编。凡100卷。该书从清康熙15年(1676年)始,由黄宗羲修完17卷而卒,后由其子黄百家续修,私塾弟子全祖望全力增补,历时60多年稿成。又经宗羲玄孙稚圭及其子平黼与王梓材先后校订,迭经曲折刻刊,到光绪5年(1879年),终翻刻于长沙,成通行的100卷本《宋元学案》。今通行本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等。书中将宋元两代学术思想,按不同派别分流,列学案87个、学略2个、党案2个,涉人物约2700余名。每个学案先列一表,举其师友弟子,阐明学术渊源;次叙学者生平、著作、思想、采录文集粹语;对这一时期各派的主要伦理观点(诸如理欲、公私、心性、性情、格致等)亦均有介绍;末附逸事及后人评论。书中有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的大量按语,内容虽较驳杂,且倾向于濂溪、象山学派,但体制严整,条理井然,观点大体一致。是研究宋元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宋元伦理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宋元学案一百卷。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撰。全祖望修补。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东林”名士黄尊素之子。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著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晚年除作《明儒学案》外,又溯宋元儒家而编此书,未成先逝。后全祖望取未成之本,编次序目,重为增定。祖望卒,底稿分散几处,至道光年间,何文安等汇集各本合校成书,不久毁于兵火。文安子何绍基筹措刻板,王梓材补脱正误,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才得以问世。宗羲为陆王之学,祖望为程朱之学,又皆为经学史学家。二人搜采宋元儒家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成此书。该书对宋元儒家派别、源流分合等叙述甚详,持论博通,不涉迂陋微眇。祖望修补此书,兼为修《宋史》而作,所以能详《宋史》所略。梓材重校之余,又遍览四部书,辑成《宋元学案补遗》百卷。现存何氏刊本,近年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黄宗羲全集》点校本,后两种最为通行且便使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