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箭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箭衣jiànyī

❶射箭者所穿的一种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初见于明代。清时甚为普及。又有箭衣外罩以为礼服,其下摆开衩,便于骑马。袖口形似马蹄,平时袖口翻起,行礼时则放下。自满族入关后沿用至清末。明末清初张岱《陶庵梦忆》卷四:“姬侍服大红锦狐嵌箭衣,昭君套,乘款段焉。”《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内中走出一个人来,头带一顶武士巾,身穿一件青绢箭衣。”清洪昇《长生殿·贿权》:“净扮安禄山箭衣毡帽上。”《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忽听里面一片声的嚷着大帅出来了,就见珏斋头戴珊瑚顶的貂皮帽,身穿曲襟蓝绸獭袖青狐皮箭衣,罩上天青绸天马出风马褂,腰垂两条白缎忠孝带,仰着头,缓步出来。”徐珂《清稗类钞·服饰》:“(顺治四年十一月)诏定官民服饰之制,削发垂辫。于是江苏男子,无不箭衣小袖,深鞋紧袜。”
❷京剧中帝王、驸马、武将、绿林人物及衙役狱卒均可穿用,但质料、颜色、花样有别。箭衣本为明代射箭之服,其式为小领大襟,疙瘩扣绊,窄袖,衣长至足。而京剧舞台上的箭衣为圆领大襟,右衽,紧腰瘦袖,腰部以下四面开衩,袖口有袖盖,下翻时遮住手背,形如马蹄,称马蹄袖。这种带马蹄袖的箭衣最早出现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戏箱中,式样源于清代的四开衩蟒袍、行褂。在此后的舞台上,两式并为一式,一衣二用,表演清代戏时用马蹄袖,演明代戏时则将马蹄袖上翻齐腕不用。缎、布制面,有上五色、下五色十种颜色。箭衣按花色、质料的不同,分为龙箭衣、团花箭衣、素箭衣和布箭衣四种,另有一种花箭衣为女将“女扮男装”时所用,周身绣枝子花,如《挡马》中杨八姐所穿。

箭衣(清代刻本《大清会典》插图)

箭衣

传统戏曲中穿用较广的服装。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敝袖,前后开衩齐腰。颜色多种。分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3种。龙箭衣上绣龙纹,下绣海水,多为皇帝出朝时所穿;花箭衣上绣团花,为武将战败后丢盔弃甲时所穿;以上两种均加三尖领,素箭衣有黑、蓝等色,缎制或布制均无花绣,为公差、老军所穿。穿箭衣时一般系鸾带。箭衣也可作为靠的衬衣用衬靠)。

箭衣

满族服饰。满族男子喜穿长袍,早期老幼皆服,袍袖窄瘦,袖端作马蹄式,俗称“箭袖”,袍身底摆开衩便于骑射,故名。清朝入关后,作为礼服。

箭衣

满族服饰。袍名。清代称开衩、箭袖长袍为“箭衣”,因其开衩、紧袖便于骑射,故名。早期老幼皆服,清入关后,作为一种礼服,定式不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3: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