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絜矩之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絜矩之道儒家提出的关于协调人我关系的一种方法。语见《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东汉郑玄注:“絜犹结也,絜也。矩,法也。君子有絜法之道,谓常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认为絜矩为执掌法度规范。宋朱熹则有不同解释:“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认为絜矩指推己以度他人他物,使万事都符合规范,即“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四书章句集注》)。并说絜矩之道“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大学章句集注》)。絜矩之道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清之际王夫之曾讲:“君子只于天理人情上絜著个均平方正之矩,使一国率而繇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