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红细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红细胞hongxibao俗称红血球,血液的一种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为草黄色(大量堆积在一处时看上去呈红色)、无核、中心凹陷之圆盘状细胞(这种形态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直径6~9微米,瑞氏染色后呈粉红色。循环中的红细胞可因血液流速、血管直径而暂时变形,以通过直径更小的血管。异常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等均可发生明显变化,变形能力亦可降低。健康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50~550万/立方毫米,成年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新生儿为600~700万/立方毫米。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及调节血液pH值,均由所含血红蛋白完成。正常红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有一定的选择性。水与多数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而胶体物质(包括所有蛋白质)不能自由出入,这对于完成其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正常红细胞渗透压与血液相等,这是保持其正常形态的必要条件,如红细胞处于低渗溶液中,则发生溶解破碎。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造血原料中,以蛋白质与铁最为重要,此外,还有维生素B12、叶酸等。一般情况下,食物中含量能满足需要。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生成与破坏保持动态平衡。各种生理与病理因素可以影响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减少较为多见,当低于参考值低限时即为贫血,可因造血原料缺乏、骨髓功能障碍、失血、溶血等因素引起。 红细胞hongxibao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又称红血球。正常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约为6~9微米,边缘较厚,而中间薄,没有核和其它细胞器。新生的红细胞由骨髓产生,寿命不长,一般能存活120天左右。人体红细胞的数量较多,如正常成年人,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平均约含400~550万个红细胞,女性平均约含350~460万个红细胞。初生婴儿可超过600万个,以后逐渐减少,儿童时期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到青春发育期逐渐增加接近成人水平。红细胞的数量不仅有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还可因其它条件而发生改变,如长期居住高原的人要比居住海平面的人红细胞多等。红细胞里含有血红蛋白,如按每100毫升血液测定约含11~16克。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气体(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的)。从呼吸道吸入肺泡的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由循环着的红细胞携带到组织细胞里去,供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红细胞从组织里搬运到肺,再从呼吸道呼出体外。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常同时减少,但两者并不一定平行下降。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血液的细胞成分之一。人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内有丰富的血红蛋白,它是有色的含铁蛋白质,血液颜色即由此而造成。主要机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成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值,男性为400—500万个,女性为350—450万个。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称贫血。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血液细胞成分之一。双凹圆盘状,无核,细胞质充满血红蛋白,呈红色。能与氧结合和分离,有携带氧的功能,平均寿命为120天。正常男性成人为400—550万/立方毫米,女性350—500万/立方毫米,新生儿600—700万/立方毫米。贫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可同时减少,但减少的程度可不一致。 红细胞亦称“红血球”。是血细胞的一种。呈双凹圆盘状,直径为6~9微米,属无核细胞。红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可使自身的表面积增加20~30%,从而提高了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我国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细胞约为450~550万个,平均为500万个;成年女子约为380~460万个,平均为420万个;新生儿可超过600万个。红细胞数量不仅有年龄和性别差异,而且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营养充足、体格健壮者的红细胞一般比较多。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血液在体内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中,血红蛋白不断地将氧气从肺部运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又把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以排出体外。此外,血红蛋白对体内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还可起缓冲作用。如果红细胞破裂或溶解,血红蛋白从红细胞逸出,则其功能亦即丧失。 红细胞erythrocyte又称红血球。动物血液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的细胞。人类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双凹的圆盘状,无细胞核及细胞器;在禽类,两栖类和鱼类,呈椭圆形,有一细胞核。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在呼吸器官,血红蛋白可结合氧,并随血液循环把氧带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再把组织器官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到呼吸器官释放。双凹的形态可增加红细胞的表面积,提高氧与二氧化碳交换的速率。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