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级差地租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级差地租jicha dizu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由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而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由于它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所以称为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rent of land耕种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它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表 1 级差地租Ⅰ的第一种情况(举例)
土地位置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也会影响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在其他条件(如土地肥沃程度、产量)相同的情况下,距离市场近的土地,销售产品和购买生产资料所支出的运输费用少,因而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反之,距离市场远的土地,各种运输费用多,其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距离市场最远的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这样,经营距离市场较近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除获得平均利润外,还可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被土地所有者占有,就成为级差地租Ⅰ的第二种情况(表2)。 表2 级差地租Ⅰ的第二种情况(举例)
级差地租Ⅱ 由于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各个资本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投资于农业生产,如果不是实行粗放经营方式,即把资本分散投在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的各个地块上,而是实行集约经营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资本,那么,追加投入同一块土地上的各个投资,仍然会形成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不论在劣等地或中等地、优等地上追加投资,这种追加投资的生产率只要与劣等地初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就会形成超额利润。假定农业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最初投资50元,生产400千克粮食,平均利润为10元,农产品价格为60元,因无超额利润, 也没有级差地租。农业资本家为了提高产量,在这块土地上追加投资50元,用于添置机器设备、追加肥料和加强管理,结果增产500千克粮食。在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500千克粮食的利润总额为25元,除了10元平均利润外, 尚有15元的超额利润。这笔超额利润若不留归农业资本家而被土地所有者拿走,就形成级差地租Ⅱ。如果不只是在劣等地追加投资,还在中等地、优等地追加投资,那么,中等地、优等地追加投资所生产的产量同各自初次投资的产量比较,无论是相等或增加,都可以形成级差地租Ⅱ。现在假定在中等地、优等地追加投资增产的数量仍等于各自初次投资的产量,可用表3说明。 表3 级差地租Ⅱ(举例)
由追加投资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Ⅱ的实体。但这种超额利润是否转化和依何种程度转化为级差地租Ⅱ,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租约的签订。一般说来,这个超额利润,如果在租约签订之后才产生的,在租约有效期间,它就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占有。但租约一旦满期,土地所有者就会考虑追加投资的利益,在缔结新的租约时,提高地租额,使这个超额利润部分地或全部地转化为级差地租Ⅱ。因此,农业资本家总希望签订长期租约,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他们之间存在着争夺超额利润的矛盾。 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从历史上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能够投入农业中的资本数量还比较小,而可以利用的耕地相对来说则比较多,当时大都采取粗放经营,由此而产生的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级差地租主要是级差地租Ⅰ。后来, 由于可垦荒地日益减少,扩大耕地面积越来越困难,加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资本积累增多,农业技术日益进步,为实行集约经营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因而大量资本便追加投入肥力和位置各不相同的各级土地,导致级差地租Ⅱ的产生。从级差地租的运动来看,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同样要以土地肥力的差别为条件。追加投资能否提供以及能够提供多少级差地租Ⅱ, 要取决于追加投资的生产率同劣等地投资的生产率的差别。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追加投资的生产率越高, 由这种投资所获得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与由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就越大, 因而追加投资所能提供的级差地租Ⅱ的量也就越多。反之,追加投资所提供的级差地租Ⅱ的量就越少。可见级差地租Ⅱ同级差地租Ⅰ一样, 实质上也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 都是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所不同的是, 级差地租Ⅰ是生产率不同的各等量资本同时投在不同等级的地块上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 级差地租Ⅱ则是生产率不同的各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 供作农业生产的土地, 也还因为土地肥力和位置的不同, 以及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同, 而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这样, 在肥力较高、位置较优的土地上的劳动, 就能创造级差地租Ⅰ: 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土地上的劳动, 就能够创造级差地租Ⅱ。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持这种意见者又认为, 级差地租并不同于级差土地收入,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一般地说, 级差土地收入只是级差地租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 级差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之一。经营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交给大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因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级差地租。其来源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参见“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 land rent土地所有者占有较优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这种地租的形成与土地的等级差别有关。同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优劣相联系的称级差地租第一形式(级差地租Ⅰ);同在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引起不同的生产率相联系的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物,它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又称为级差土地收益,与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不同,它不反映剥削关系,构成级差地租的超额收益,仍归劳动者享用。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