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细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细菌xijun微生物的一大类。按传统分类属植物界、细菌门。依其细胞结构属原核生物。单细胞。形态呈球形或半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弧形或螺旋形(螺旋菌)。小的球状细菌,直径约0.2微米,大的也不过2微米。单个杆状细菌,直径一般在0.5~1.5微米,长约为几微米。细菌的细胞结构简单,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物质等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芽孢和鞭毛等特殊结构。无核膜,核物质占据的一定区域称核区。细胞质中无复杂的细胞器分化,故称原核细胞。细菌的呼吸方式,有需氧和厌氧的两种,营养方式多样化,既有异养方式,又有自养方式(如硝化细菌)。异养中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生殖方式主要为分裂生殖。遍布于土壤、水、空气、有机物质中及生物体内和体表。细菌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工业上利用细菌发酵作用制造乳酸、醋、丙酮等;此外,在造纸、制革、制糖等过程中,也要利用细菌的活动;在医药卫生方面,也有应用细菌的活动,如制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卡介苗等。某些种类细菌可用于冶金和石油脱蜡;若干种类细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或工业、农业产品、食品的腐败。 细菌bacteria所有化能营养和不产氧的光能营养的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种类是单细胞生物,体积一般在0.1~2μm3之间,呈球形、杆形或螺旋杆形,少数种类是无隔膜或有隔膜的、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见图)。单细胞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一分为二的裂殖。放线菌以产生分生孢子或囊孢子的形式繁殖。细菌繁殖形成的菌落肉眼可见,不同的菌落形态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细菌细胞壁规定细菌的个体形状,无细胞壁的细菌是无定形的。有些种类在细胞壁外有一荚膜层。
细菌能运动或不能运动; 鞭毛是细菌的游动器官。多数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但也有些无鞭毛的细菌种类能滑行运动。有些细菌种类有菌毛,但它不是运动器官。芽孢细菌产生芽孢。 细菌的种类繁多,其分类和鉴定不仅要根据其形态特征,还要考虑生理、生化、生态等多方面特征,因此需要以生活的纯培养为细菌分类、鉴定的研究材料。由于至今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描绘细菌种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属和种的分类层次上主要按聚类分类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科以上的分类层次则采取最显著的共同形态或生理特性区分。 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土壤和水体具备细菌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它们是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空气只因污染而携带细菌,它不具备细菌生活所需的条件,不是细菌的生活环境。空气中细菌多少决定于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些细菌生活在动、植物体内或表面,依靠寄居的宿主提供主要的养料,对动、植物产生有利(共生)、有害(致病)或无利害的作用。生活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细菌随粪便排出,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厩肥和堆肥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和人、畜粪便。 细菌与农业的关系(见微生物学)。 细菌Xi jun微生物的一大类。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微小,一般为1至数微米,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见到。结构较简单,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胞内没有核孢、鞭毛和荚膜。通常只以无丝分裂繁殖,没有有丝分裂。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及水中,在各种有机物及动植物体内外亦大量存在。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并在自然界碳、氮、硫、磷等多种元素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称为硫酸盐还原菌的一类细菌,能转变土壤中的硫酸或硫成有毒物质硫化氢,而另一类称为硫细菌,可将硫化氢转变成硫或硫酸,在土壤中可形成容易被植物吸收的硫酸铵。有一类称为硝酸细菌,能将有毒物质亚硝酸转变成硝酸,并在土壤中生成硝酸铵,被植物用作肥料。又如,能固定大气中氮气的细菌称为固氮菌,能将氮气转为成氨,在土壤中生成铵盐被植物利用。细菌种类繁多,其中数量最大的一类是真细菌,具有坚韧细胞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形态相当稳定,多为杆状、球状、螺旋状或弧状,以均二无性分裂进行繁殖。至今发现的细菌约有296个属,1千多种。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染成兰紫色,称革兰氏阳性菌,一类染成浅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许多种类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获得各种产物,如味精、食醋、有机酸、酶制剂、有机溶剂、细菌肥料等。少数可引起人、畜和植物发生严重病害,例如人、畜的伤寒、痢疾、炭疽病,棉角斑病,蕃茄、马铃薯青枯病等。 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 1.细胞质膜 2.细胞壁 3.荚膜 4.异染颗粒5.伞毛 6.鞭毛 7.色素体 8.脂质颗粒 9.中体 10.核糖体 11.核 12.横隔壁 细菌微生物的一大类。具原核型细胞结构,多为单细胞,直径一至数微米,呈球形、杆形、弧形、螺旋形或长丝形等,以二等分分裂为主要繁殖方式。分类学中多列于植物界或原核生物界。广布于自然界及生物体表或体内。除少部分自养外,大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细菌见“生物”中的“细菌”。 细菌bacteria所有化能营养和不产氧的光能营养的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细菌种类是单细胞生物,体积一般在0.1~2μm3之间,呈球、杆、螺状,少数种类是无隔膜或有隔膜的、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单细胞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放线菌以产生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的形式繁殖。细菌繁殖形成的群体称为菌落,肉眼可见,不同的菌落形态是区别种类的重要特征。细菌细胞壁赋予细菌的个体形状,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常呈多形性。有些种类胞壁外有荚膜层或黏液物质。鞭毛是大多数能运动细菌的游动器官;无鞭毛细菌大多数不能运动,但也有少数种能滑行运动。有些细菌有菌毛,但不是运动器官。芽孢细菌产生芽孢。细菌的种类繁多,其分类鉴定不仅要根据其形态特征,还需考虑生理、生化、生态及遗传学等多方面特征。 细菌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形态分球状、杆状和螺旋状3种。球菌直径约为0.5~2 μm,杆菌长约1~5 μm,宽约0.5~1 μm;螺旋菌长度差异较大,宽约0.3~1.7 μm。体积一般在0.1~2 μm3之间。细菌中仅有150余种为致病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