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tongjibiao
是反映统计对象的某些特性及其数量关系的表格。它可以简化统计资料,使人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事物的全貌、关系、特点及变化趋势等,便于人们对比、分析、计算和记忆。
统计表可分为单项表(按一个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统计,如表1)、二项表(按两个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统计,如表2)、三项表(按三个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统计,如表3)……。按四个以上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的多项表,反而显得庞杂而逐渐失去统计表简明、醒目的功能,故与其编制多项表还不如抽出其中主要特征而编制成单项表、二项表或三项表。
表1 1983年我国普通中学教师学历情况(单项表)
学 历 | 人 数 | 百分比(%) |
大学本科以上 大专毕业 中专毕业以下 | 300 887 566 263 1 729 750 | 11.6 21.8 66.6 |
合 计 | 2 596900 | 100.0 |
注:引自《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84年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表2 1983年我国普通中学教师学历情况(二项表)
中学类 学历 | 高级中学 | 初级中学 | 合计 % |
人数 | % | 人数 | 百分比 (%) |
大学本科以上 大专毕业 中专毕业以下 | 182 100 171 328 97 683 | 7. 0 6. 6 3. 8 | 118 787 394 935 1 632 067 | 4. 6 15. 2 62. 8 | 11. 6 21.8 66. 6 |
合 计 | 451 111 | 17. 4 | 2 145 789 | 82.6 | 100. 0 |
注:数据来源同表1。
表3 1983年我国普通中学基本情况(三项表)
项目 区域 中学类 | 学校数(所) | 学生数(万人) | 专任教师数(万人) |
城市 | 百分比 (%) | 县镇 | 百分比 (%) | 农村 | 百分比 (%) | 城市 | 百分比 (%) | 县镇 | 百分比 (%) | 农村 | 百分比 (%) | 城市 | 百分比 (%) | 县镇 | 百分比 (%) | 农村 | 百分比 (%) |
高中 初中 | 5 291 4 300 | 5.5 4.4 | 5 633 4 198 | 5.8 4.3 | 7 952 69 100 | 8.2 71.6 | 183.8 580.3 | 4.2 13.2 | 233.5 501.6 | 5.3 11.4 | 211.7 2 686.8 | 4.8 61.1 | 14.6 39.5 | 5.6 15.2 | 16.0 27.8 | 6.2 10.7 | 14.5 147.3 | 5.6 56.7 |
小计 | 9 591 | 9.9 | 9 831 | 10.2 | 77 052 | 79.9 | 764.1 | 17.4 | 735.1 | 16.7 | 2 898.5 | 65.9 | 54.1 | 20.8 | 43.8 | 16.9 | 161.8 | 62.3 |
合计 | 96 474(100%) | 4 397.7(100%) | 259.7(100%) |
注:数据来源同表1。
统计表的结构及制表要求如下:❶标题。是表的名称,应能确切、简明、扼要地说明表的内容,一般写在表的上方;必要时在标题下标注副标题。
❷标目。是表格内按标志所分的项目。位于表左侧者为横标目,位于表上方者为纵标目。标目之间要互斥,各标目应包涵全部数据。
❸线条。一般包括顶线、底线、隔开纵标目和横标目的线。如设总和,则在底线上边或右边多添一条线。表左右两端的直线可以省去。
❹数据。用来说明标目的数字资料。可以是实际数字,也可以是计算出来的数字(如百分比);数字必须端正,小数位要上下对齐,小数精确度要一致。
❺表注。表中未尽事宜可在表上方(称顶注)或下方(称脚注)注明,如注明资料来源。
统计表Tongjibiao
是反映统计对象的某些特性及其数量关系的表格。统计表是表示数字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优点是简洁、清晰,表中的数据易于比较分析,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教育管理部门整理数据时普遍采用的方法。统计表的构造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项目:❶序号。应写在表的左上方,序号一般以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❷名称,又称标题。是一个表的名称,应写在表的上方;
❸标目,即分类的项目。位于表左侧者为横标目,位于表上方者为纵标目,标目之间要互斥,各标目应包含全部数据;
❹数据。用来说明标目的数字资料,它占据统计表的大部分空间,书写要整齐,位数要上下对齐,小数点后缺位的要补零,缺数字的项要划“一”;
❺线条。一般包括顶线、底线、隔开纵标目和横标目的线,表的两边纵线可省去;
❻表注。写在表的下面,它不是统计表的必要组成部分,数据来源、附记等都可作为表注的内容。统计表可按形式及内容划分为不同种类。按分类标志数目划分可将统计表分为单项表(按一个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统计,如表1)、二项表(按两个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如表2)、三项表(按三个特征或标志进行分类)等,按四个以上特征进行分类的多项表过于繁杂,一般不用。
表1 某小学各年级人数分布情况(单项表)
年 级 | 人 数 | 百分比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104 219 145 157 172 123 | 11.3 23.8 15.8 17.1 18.7 13.3 |
合 计 | 920 | 100.0 |
表2 不同光源不同照度下的视敏度(二项表)
光源 | 1.7lux | 10lux | 60lux | 360lux | 1 000lux | 2 160lux |
白炽灯 荧光灯 自然光 | 0.7 — — | 1.23 1.10 1.33 | 1.44 1.43 1.56 | 1.7 2 1.72 1.89 | — — 2.00 | 1.89 1.89 — |
统计表Tongjibiao
用原始数据制成的一种表格。为了实际需要,常常要把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工作中所得到的相互关联的数据, 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整理、归类, 并按照 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它的作用是:❶用数量说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❷用数量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变化规律显著地表示出来。
❸用数量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别显著地表示出来。这样便于人们用来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统计表的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 叫做单式统计表,也叫做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计表格,叫做复式统计表。统计表的内容一般都包括总标题、横标题、纵标题、数字资料、单位、制表日期。总标题是指表的名称,它要能简单扼要地反映出表的主要内容,横标目是指每一横行内数据的意义;纵标目是指每一纵栏内数据的意义; 数字资料是指各空格内按要求填写的数字; 单位是指表格里数据的计量单位。在数据单位相同时, 一般把单位放在表格的左上角。如果各项目的数据单位不同时, 可放在表格里注明。制表日期放在表的右上角,表明制表的时间。各种统计表都应有“备考”或“附注”栏,以便必要时填入不属于表内各项的事实或说明。
例如, 下面是两个统计表:
××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
(1989——1990年度)
单位: 人 制表日期 1991年2月
| 合计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人数 | 743 | 192 | 153 | 125 | 97 | 94 | 82 |
以上这个统计表是单式统计表
某钢厂1989年第四季度完成生产计划统计表
1990年2月
月份 生产情况 | 十月份 | 十一月份 | 十二月份 |
计划数 (吨) | 3 800 | 4 000 | 4 200 |
完成数 (吨) | 4 180 | 4 200 | 4 704 |
完成计划百分数 | 110% | 105% | 112% |
以上这个统计表是复式统计表
指把统计汇总得出的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数字资料按照一定指标次序在表格上表现出来。结构形式上包括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3个要素,内容上分为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