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继承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继承法jichengfa关于继承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各国立法不尽相同。主要内容包括:❶继承开始的时间(被继承人死亡或依法宣告死亡的时间); 继承法我国的继承法,是调整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财产移转给他人承受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虽然继承法是作为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有其独具的特点。我国继承法的调整对象,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财产移转给其继承人承受所形成的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是基于公民之间既存的婚姻、血缘和家庭方面的人身关系而产生的,因而,它与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由于在婚姻家庭领域内的财产关系本身不具有等价有偿的性质,所以继承法不适用等价、有偿的手段,而是更多地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不仅许多具体制度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为宗旨的,而且许多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同时也就是继承法规范,如养老育幼、互助互让、团结和睦等。继承法主要由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两大部分组成,另外还应当包括继承开始的时间、继承开始的地点、继承权的接受、放弃和剥夺等有关规定。继承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的重要法律之一。 继承法规定和保障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参见“继承”、“继承权”。 继承法是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继承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的继承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它是比较集中、系统的规定继承问题的法律文件;广义的继承法是指建国以来所公布实施的和即将公布实施的有关继承的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当然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身。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简称继承法)于1985年4月1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共五章、三十七条。是我国第一部继承法。它是调整公民和有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继承法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是继承法的立法根据。继承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开始的时间;遗产的范围;继承的方式;继承权的行使;继承的诉讼时效;法定继承顺序、代位继承、继承份额;遗嘱继承和遗赠;遗赠抚养协议;继承的接受、放弃及丧失等。我国继承法的主要特点为: 继承法规定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继承开始的时间和地点; (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以及应继承的份额; (3) 代位继承; (4) 遗嘱继承的范围、权限和遗嘱执行人的职权; (5) 遗赠; (6) 继承权的接受、放弃与剥夺;(7) 债务清偿。 我国于1985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该法共5章37条。它是我国关于继承制度的统一法律规范。 继承法《葡萄牙民法典》的一个分支法,是该法典的第5部分。继承是依法律或依遗嘱将已死亡的财产所有人所遗留下来的财产和财产的权利义务转归他人所有的财产继承制度。继承可区别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亦称意愿继承)两种,前者包括依法继承和特留份继承;后者含遗嘱继承和契约继承。 继承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法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