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续通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11 续通典

史书。144卷,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敕撰。后经纪昀等校对。续杜佑《通典》之未竟,时间起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迄明崇祯末年(1643),近千年的典章制度,篇目一仍杜氏之旧,唯一不同的是将兵、刑分开,各为一篇。

续通典

典志体史著。一百五十卷。清三通馆臣奉敕编纂。自唐杜佑撰《通典》后,至北宋真宗时,宋白等复受命编成《续通典》二百卷,记载唐中叶至五代末二百余年典章制度因革,惜其书久佚。此书之修,始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至四十九年完成奏上。内容上续杜佑《通典》,起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迄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于近九百年间典制之源流、政治之得失,皆有较清楚记述。
《续通典》体例多准杜氏《通典》,惟将兵、刑分列二门,计食货典十六卷、选举典六卷、职官典二十二卷、礼典四十卷、乐典七卷、兵典十五卷、刑典十四卷、州郡典二十六卷、边防典四卷。至于各门子目,则多有改并。其材料大抵以正史及官修政书为主,参以杂史、笔记等,对古今名贤有关议论,亦择其精要登载。在取舍方面,因唐代年岁已远,旧典多亡;五代及辽文献更少,史书记载甚略,故网罗图籍不厌其详。宋、金及元史籍较多,明代记载尤繁,故审核弃取较严,力求精博而不滥不遗。
由于此书所依据的材料今多存在,且内容有许多与《续文献通考》和《续通志》相互重复,因而尽管其对有关典章制度史的研究有便于检索之功,但学术界对之评价一般不高。其实清朝官方初议仅修《续文献通考》,如能参考“三通”体例加以适当变通,将宋至清代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其制度演变的史料加以系统梳理,汇集于一书,原无不可。但乾隆帝出于好大喜功,下令分修“续三通”和“清三通”,以致贻人以“叠床架屋”之讥。
初有清武英殿刊本,清末有浙江书局复刻本,均与“三通”及《续文献通考》、《续通志》、“清三通”合刊,称为“九通”。较通行的为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十通”合刊本。

续通典

(清)乾隆时嵇璜、刘墉等奉敕撰,纪昀等校订。150卷。上续《通典》,始唐肃宗至德元年,下迄明崇祯十七年,记唐末、宋、辽、金、元、明六朝典章制度沿革。体例略同《通典》,仅从兵典中析出刑典,而子目多有改并。全书内容以明代部分最详。有《万有文库》二集“十通”合刻附《十通索引》本通行。

续通典

书名。《通典》续编。清乾隆三通馆臣嵇璜等奉敕编修,纪昀等校订,一百一十卷。所记唐末至明六朝典章制度。体例仿《通典》,仅自兵典中分出刑典。取材多据正史。旁采历代典、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