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绿天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绿天庵位于东门外半公里的东芝山上,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幼年学书处。清永州知府刘道《绿天庵记》说:“世传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庵故以是得名。”此庵荒废既久,清康熙二年(1663)僧寂辉访其遗迹,结茅建庵。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燹,同治元年(1862)永州知府杨翰重建。庵有正殿一座,供如来佛。上有种蕉亭,左有醉僧楼,内设怀素塑像。庵后有砚泉、笔冢、墨池,相传分别为怀素磨砚取水、埋残毫秃笔及洗墨处。《绿天庵记》描写其景:“殿之后怪石嶙峋,大小相倚。石上镌‘砚泉’二字,字大三寸许,美丽秀逸,不知何代题刻”;“殿右角有石,正圆,高二尺,大四围,上有铭字,磨灭不可辨识,乃怀素笔冢之塔顶也。昔怀素退笔为冢,后人重之,为修石塔。今塔已废,惟顶存焉”;“庵门正北向,出门七十余步,稍西,为墨池,相传怀素洗砚处。其池方正,周围皆石生成。其南隆起,东西北三面稍卑。亘石为底,深二尺许,南北七八尺,东西六七尺,干涸无水,青草蒙缀”。这些遗迹多已不存,惟“千字文”石碑一方,立于高山寺后,1957年建亭保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