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马行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罗马行省古罗马国家的行政区域。公元前130年左右,罗马国家在不断向外扩张,发展成为地中海强国时,开始建立西西里、撒丁尼亚(及科西嘉)、山南高卢、西班牙、阿非利加、伊利里亚、马其顿、亚加亚和亚细亚九个行省、行省的土地、资源为国家所有。帝国建立初期,行省为分元老院行省和元首直辖省两类。其后随着领土的继续扩张,至3世纪中叶已拥有40余个。3世纪后期,为方便管理和控制,行省领地缩小,数目增至100个,并建立12个大行区,每区分辖几个行省。后帝国日趋衰落,亦随之解体。 罗马行省古代罗马在意大利以外的征服地上的行政单位,其长官称总督。第1次布匿战争后,罗马占领了西西里、撒丁和科西嘉。罗马在共和时期陆续建立了近西班牙(公元前197)、远西班牙(公元前197)、马其顿(公元前148)、阿非利加(公元前146)、亚细亚(公元前133)等10多个行省。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行省总数达到27个。3世纪中期已有40多个行省。戴克里先皇帝(284~305年在位)进行的行省制度改革,使行省总数达到100个,还使行省中的行政权与军权分开;同时在行省上面设12大行政区。随着罗马帝国危机的加深,帝国海外领土不断丧失,行省制度也随之瓦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